第一章:新人新气象(1)
公元前141年,刘彘正式登基,在此之前,刘启把他的名字正式改为刘彻,据说是因为刘彻天赋过人,过目不忘,“圣彻过人”,所以就改名为刘彻!
这个改名十分成功,不然一个皇帝叫做猪实在不雅,放在今天多半网络上出现什么“中国唯一一个叫猪的皇帝”等等标题党,名字这么一改,顿时高大上起来!
虽然做了皇帝,但是刘彻依旧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孩,第二发育期刚刚完成,说不定还在变声,就一下子成为地球上最大帝国的一把手,责任很重大。
但是这位十分爱玩的皇帝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压力,因为他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并制定了工作计划。
他要改革!
新皇新气象,名不正则言不顺,改,改什么?
年号!
年号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中国古代没有公元的说法,也没有阿拉伯数字,怎么记录年份呢,就是用皇帝的年号,比如说康熙四十八年,万历十五年等等。
严格的说,不能说之前没有年号,只是比较简单,比如文帝景帝时期有:前元、中元、后元的说法,改元意味着从头开始计算,前元一年,中元一年等等,刘彻早就对这种算法看不顺眼,人有名字,时间也的有名字,我上台了就的按照我的来,改元!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经八百的年号诞生了:建元!
当然了,刚一接班不能叫做建元,应为这一年有一部分是属于老爹刘启的,改元最快也得是明年的事情,所以一般而言,新的年号就的从即位的第二年开始。
改年号只是第一步,或者说是一种姿态,新人新气象,你们看,年号我都改了,其他的事情自然是顺理成章的。
还要继续改革!
改什么,还没有想好,但是没有关系,一个人想不好,大家帮我来想,反正我是一定要改的。于是刘彻发布了诏书,欢迎大家推荐各种人才,如果被重用,推荐人有重奖!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何况举荐别人是个一本万利的事情,举荐的不好,皇帝不用就是,举荐的好,皇帝重赏,被举荐的人也会感谢。于是大家纷纷响应,连各地的封国也响应号召,推荐本地有用的人才。
其中有三个人,后世成为了不起的人物。
广川国举荐的董仲舒,淄川国举荐的公孙弘,会稽郡举荐的严助!
尤其是董仲舒,在刘彻主持的面试中,观点新颖,答题出色,十分和刘彻的胃口,为此刘彻专门多问了很多问题,董仲舒也没有藏私,来见皇帝自然早有准备,像写毕业论文一样,洋洋洒洒,一字一句,让文帝大开眼界。
董仲舒的观点主要有三部分:尊崇孔子,罢黜百家,设立太学!
这三点被后世称为“天人三策”,听起来很玄乎,即便连董仲舒自己可能都没有想到,他这篇面试论文影响了后世整整两千年,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信奉不二的圭臬。
因为这三点很重要,我们要好好说到说到。
第一点:尊崇孔子,孔子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无需多言,光看名字就知道:“孔圣人”,虽说中国古代有各种圣人,比如武圣关羽,诗圣杜甫等等,但是这些都是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圣人,按照儒教的说法,第一位圣人是太昊帝宓羲氏,也就是伏羲大神,属于神话中人,后来的尧舜都是圣人,但是孔子是最后一位圣人,孔子以后再有才,也算不上了,即使是孟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只能称之为:亚圣,亚,小于的意思。
不但他是圣人,他的后人也跟着沾光,叫做“衍圣公”,什么意思,就是承袭圣人衣钵的人。
“天不生仲尼,万古之如长夜”,孔子就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当然应该尊崇,但是要知道,在汉武帝之前,孔子的地位却没有这么高,衍圣公的原型并非孔子死后就有,第一个册封孔子后裔的就是刘彻的太爷爷刘邦,封孔子第八世孙子孔滕为奉祀君,也就是衍圣公的原型。封是封了,但是孔子的地位还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文帝景帝都信奉黄老无为之学,在他们心目中,老子的地位是要高于孔子的。
而董仲舒却把这个思想明确下来,以后要尊崇孔子,什么意思,就是孔子把孔子的思想立为这个国家的指导思想,而指导思想必须是一元的,思想太多听谁的呢,为了避免大家听乱了,就要走第二步:罢黜百家!
这个说法是不是很眼熟,罢黜百家,焚书坑儒!
不错,上一次用这一招的正是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书籍一把火烧了,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人都活埋了。
但是秦始皇用来统一思想的不是儒术,而是法术,法家的术,因为秦始皇是不信孔子的,秦国的变法来自商鞅韩非子,这两位都是法家的大人物,笃信法律,当然他们的法律和现在的法律不一样,秦国的法律一是不合理,二是十分苛刻,动不动砍脚砍手砍鼻子,当年秦孝公的哥哥做错了事就被商鞅把鼻子砍掉了,叫做劓刑。商鞅也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