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当头一棒
论资历才能,田蚡当然不是窦婴的对手,何况窦太后鼎力推荐大侄子窦婴,刘彻怎么说也的给奶奶个面子。
但是田蚡十分和刘彻的胃口,又是舅舅,总的给个名分,老娘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刘彻很郁闷,之前以为做了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现在才发现,七大姑八大姨都是事。
就在刘彻陷入两难的时候,一个小人物的出现,圆满的解决了问题。
籍福!
籍福,生卒年不详,只知道是河南永年人,学历背景十分模糊,最初是在窦婴家里做下人,和田蚡是同事,田蚡发达以后,籍福跳槽到田蚡府上做下人,作为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嫖过娼的兄弟,田蚡十分重视籍福的意见。
田蚡有田蚡的特长,籍福也有籍福的特长,虽然没有上过什么学,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籍福的情商十分的高,甚至比田蚡还高。
窦婴田蚡都想做这个丞相,这也是人之常情,籍福对窦婴田蚡的为人都十分清楚,他认为:田蚡应该让一步。
他对田蚡说道:窦婴成名已久,做丞相是众望所归的事情,且田国舅以前是窦婴的小弟,小弟怎么能和大哥争呢,说出去其他小弟也不会同意,社团有社团的规矩,所以不如做一把活雷锋,把丞相的位子让给他。而窦婴是一个懂事的人,你给他面子,他当然也会给你面子,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
不如这样,让王太后出面,推荐窦婴做丞相,推荐田大人做太尉,大家都是三公,一文一武,既不伤和气,也解决了位置问题。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田蚡虽然很想做丞相,但是他也十分认同籍福的观点,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如果自己表现的太急,反倒对长期发展不利,所以就按照籍福的办。
窦婴左丞相,田蚡做太尉,一家一个,窦太皇太后,王太后都很满意,皆大欢喜!
刚开始,窦婴,田蚡合作还是非常愉快的,作为新一代领导班子主要成员,窦婴和田蚡虽说出身不一样,但是都笃信儒学,所以在很多事情上的看法一致,为了协助武帝改革,他们共同推荐了两个儒学高手:赵绾,王臧。
赵绾王臧出生年月不详,卒年倒是十分一致。据史记记载,赵绾出道的时候已经有六十岁了,属于大器晚成型的,临老入花丛,自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王臧也是,之前的半生默默无闻,现在一下子收到重用,打心眼里对刘彻十分感激。
这哥俩都是申培的学生,申培生卒年不详,此时已经八十岁了,在当时是个大人物,他是荀子的徒孙,当年曾经为刘邦效力一段时间,退休以后专门在家办学堂教学生。是孔子学研究领域的专家。
赵绾王臧上位以后,觉得这是光大师门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干脆把老师也一起拉过来,爷仨一起辅佐汉武帝,光大儒学,一统乾坤。
但是申培却比较低调,他对刘彻改革的前景十分谨慎,在他眼里,刘彻还是一个没有完全掌握权力的小孩子,治国菜鸟,是否有能力有恒心把改革推动完成存在很大的疑问。
刘彻问他如何治理国家,他回答道:治国不在多说话,而在多做事。这也是董仲舒被黑的最狠的一次,刘彻对这个回答很满意:看看人家,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是这么务实,于是拜申培为太中大夫,还把申培的很多学生一起录用,准备大张旗鼓搞改革。
赵绾王臧使出浑身解数,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包括设立名堂,制定新的天子出行规章制度,改变历法以及官吏服装颜色等等,总体来说,礼仪性的居多。
无论何年何月,改革都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与好与不好无关,再烂的制度,也有人获益,一旦动了这些人的蛋糕,你就变成了他们的敌人。什么守旧派,保皇派,激进派,表面上看是理念之争,往里看都是权力斗争,最终的核心其实就是利益斗争,只不过大家都会包装,把自己的利益绑架到天下人身上,明明是男盗女娼,结果变成了为国为民。
至于千秋功罪,后人如何评说,不在乎,人要活在当下,至于后人怎么说,管不了。君不见,腐败分子卖国贼的后裔都活的很滋润。爱怎么评说怎么评说,你说你的,我过我的。
所以赵绾王臧的改革刚一开始,就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在这些人看来,皇帝年纪轻轻刚一上台就把我们这些老家伙给忘记了,搞什么新款规章制度,还要改衣服颜色,我穿什么衣服用你管?这赵绾王臧是什么货色,师门上下都来了,抢我们的饭碗,长期以往,我们还怎么混。
你抢我们的饭碗,我们就砸你的饭碗。投诉他们!
投诉到武帝那里当然是不管用的,这位小少爷玩的正开心,谁说也不听,参到皇太后那里也没有用,人家是母子,当然向着自己儿子,既有用又反对的人只有一个:太皇太后!
孙子都做了皇帝,按说窦老太太应该种种花,养养鸟,想享清福,少管闲事才对,但是这位老太太就是闲不住,从刘荣自杀那天开始,她就看刘彻母子不顺眼,觉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