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万石之家
赵绾王臧死了以后,田蚡窦婴连坐下岗,朝廷的重要岗位纷纷换人,刘彻的处女改革宣布夭折。
当然,杀人只是手段,把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终目的,为了帮助孙子更快适应环境,窦奶奶人都选好了,柏至候许昌出任丞相,庄青翟出任御史大夫,石建出任郎中令,石庆为内史!
许昌是开国功臣许温的孙子,名副其实的官三代,大院子弟,本没有什么才学,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政绩,但是他支持窦太后的黄老无为之学,大家志同道合,就这一条就够了,所以被窦太后委任为丞相。
庄青翟,和许昌出身类似,他是武强候庄不识的孙子,世袭的爵位,同样的道理,支持黄老无为之学,且功臣之后,在窦奶奶眼里比外人可靠,他的故事还很精彩,后续慢慢讲。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石建、石庆这哥俩一起被窦奶奶选拔,的好好说说。
石建石庆是亲兄弟,他们的父亲叫做石奋,这位老兄在历史上并没有做出什么杰出贡献,但是太史公在写史记的时候却专门给他开了专栏:万石张叔列传,虽说是半篇,但是能被太史公看中,要么有了不起的能耐,要么有过人之处,是什么呢?
石奋全家:一共出了十三个两千石俸禄的官员!西汉,九卿的俸禄是两千石,也就是说,石奋家一共出了十三个正部级及以上官员。汉朝的工资是用粮食结算的,可以想象,石奋家的粮仓经常爆仓。
这事要是发生在今天,那是要上吉尼斯世界大全,轰动整个地球的,借用一句流行语,你才是两千石,你们全家都是两千石。
这个产粮大户,就是自石奋开始,确切的说,就是因为石奋。
这样的奇人,要好好说说。
石奋十五岁的时候就跟着高祖刘邦混,说白了就是刘邦的小佣人,做事灵巧勤奋,刘邦很喜欢他。有一次刘邦突发善心,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
答:有老母亲,双目失明,还有一个姐姐。
刘邦觉得小伙不容易,十五岁就出来工作支撑家庭,决定帮帮他。
具体的帮法就是:石奋的姐姐被刘邦册封为妃子,进了宫!对此我一直有个疑问:刘邦是早就看上了石奋的姐姐还是后来见到石奋的姐姐临时起意,断然不会是为了帮石奋才娶他的姐姐、
无论哪种原因,石奋从一名童工服务员立马变国舅,服务岗位也发生了变化,从低级服务员变成高级服务员:中涓。
有了姐姐姐夫做后盾,石奋的仕途一帆风顺,虽说没有什么功劳,但是苦劳大大的,经过几年的积累,做上了太中大夫,文帝在位期间,石奋的官职稳中有升,刘启即位的时候,石奋已经退休了,但是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儿子石甲,三儿子石乙,四儿子石庆都做到了两千石的大官。
一门五个两千石的官员,每次发工资都直接拉回去一万石的粮食,刘启觉得十分搞笑,直接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客观的说:石奋一家在官场能混的这么出色,并非全部靠关系,姐姐只不过是一个妃子,且早就去世了,长安像他这种国舅海了去了,能发展的这么好的只有他一个,这里的原因就不能不说说了。
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石奋很谦卑,说谦卑都谦虚了,简直是谦卑到尘埃里。每次朝廷举办盛大典礼,不管退休没退休,石奋是一定要参加的,经过皇宫门楼的时候,不管有没有人看,石奋一定要下车急走,表示尊敬,见到皇帝的车驾一定要把手扶在车轼上表示敬意。
大家不要小看这些,你以为看不见的地方皇帝都看的见,今天看不见明天也能看的见,长期这么做,自然有人报告皇帝。
做皇帝的虽然不希望下属都是老实巴交的应声虫,但是忠心在哪朝哪代都受欢迎,如果你觉得平常,做到极致就不平常了。
在外边是这样,在家里也是这样,说起石奋的家教,就是孔子在世也挑不出毛病。
石奋的子孙辈做了官,回家看望他,石奋一定要穿上朝服接见他们,家里完全就是一个小朝廷,大家见面也不称呼爷爷孙子什么的,都是称呼官职,你是石大夫,我也是石大夫,石大夫你好!大家互相客客气气,犹如同事一般。
有谁犯了错误,石奋也不骂他们,就一个办法:不吃饭。汉朝以孝治国,一家人围坐一桌子,老头子不吃饭,谁敢动筷子,于是做错事的人就受不了了,赶紧出来认错,认错还不行,还是十分庄重的认错,首先要找一个族中长辈代为求情,然后裸露上身认错,并表示坚决改正。不知道这个办法冬天适用不适用,以长安冬天的温度,认错的代价有点大,搞不好还会被冻出病来。
长此以往,不但石家的子孙被收拾的服服帖帖,就连仆人也被训练的恭恭敬敬,做事十分谨慎小心,整个家庭不像一个家庭,到像是一个话剧院,吃饭睡觉上厕所,一切都按照套路,比宫廷还宫廷,皇帝还能开个玩笑,打个哑谜,翻个牌子,石奋家一切都没有,有的就是三纲五常。每次皇帝赐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