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飞将军
陇西太守李广,这个人汉武帝认识,虽说年龄不小了,但打起仗来,绝对是个狠角色!
李广,陇西成纪人(今天的甘肃天水),出自大名鼎鼎的陇西李氏,也是秦朝名将李信的子孙,陇西李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必多说,隋唐时期中原地区五姓七望大家族,排名第一的就是陇西李氏。&29378;&20154;&23567;&35828;&32593;&936;&969;&936;&12290;&120;&105;&97;&111;&115;&104;&117;&111;&65287;&107;&114;就李广的出身,说是将门出身绝对名副其实,那一手百步穿杨的箭法就是李家祖传的手艺。
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李广第一次从军就参加了抗击匈奴的战役,因为家传手艺十分厉害,第一次上阵就射死不少人,大放异彩,被任命为汉中郎,并得到了汉文帝的接见。汉中郎在西汉是个介于校尉和将军之间的官职,工资有两千石,算是个中等偏上的大官。据说文帝看到小伙子十分神勇,不禁感慨:你要是早生几十年跟着高祖混,混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也许就是因为文帝这么一夸,也许是万户侯的魅力太大,从此以后,李广就把万户侯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戎马几十年都在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
景帝即位以后,李广被任命为陇西都尉,骑郎将!都尉就相当于陇西郡军队一把手,全权负责当地的军事问题,陇西处于抗击匈奴的一线位置,都尉的职责重大,也可以看出朝廷对于李广的才能是十分认可的。
七王之乱的时候,李广作为军中少壮派的代表人物,被调集从军平叛,跟着周亚夫在昌邑把吴楚联军打的哭爹喊娘,立了大功,但是李广当时还是太嫩,缺乏诊治觉悟,犯了一个自己看来无所谓,别人看来十分危险的大错误:他接受了梁王刘武的大将军印!
刘武有什么资格封将军,并刻印,即使有这个权利,那也是在梁国以内的权力,李广是朝廷的将军,怎么能接受梁国的封赏,这事要是别人干的,说不定就以谋反罪论处了,刘启看老娘的面子不追究。
弟弟可以不追究,别人就不一样了,所以李广虽然立了大功,封侯绰绰有余,但是就因为这个事情,啥也没有捞着,还惹一身骚,被调到上谷出任太守。
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李广这个人,是个猛将不假,但是对于这些人情往来,诊治斗争是个地地道道的外行,完全是个诊治生瓜蛋子,用一句官场上的话说:诊治不成熟。也正是这个致命的缺点,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并一直延续到他的孙子李陵!
上谷,就是今天的张家口宣化区,属于抗击匈奴最前线,虽然双方没有大打出手,但是小打不断,隔三差五不是你来偷袭我一下,就是我去踢你两脚,和今天的巴勒斯坦以色列边境地区有些类似,想过安稳日子,门都没有。
李广无所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再说当时还年轻,对打仗立功十分狂热,不打仗怎么封万户侯,不打仗怎么凸显军人的价值。所以上谷这种可以出成绩的地方很合他的口味,有时候不等匈奴过来打,自己就带人杀出去了。
李广可以无所谓,但是别人看不下去了,觉得这小子好好培养,将来是国家柱石,如果在这种小地方一不小心阵亡了,那就是国家社稷的损失,往,这是爱才,往大了说,这叫做为国爱才,当时的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求景帝刘启,不要让李广白白送死,好刀要用在刀刃上。
有人保举,刘启也不是糊涂人,李广虽然有错误,但并非原则性的大错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与刘武这种想做皇帝的问题要区分对待,该惩罚也惩罚了,该用还是要用。于是借此机会把李广调到上郡做太守,比起上谷,稍微安全一点。此后,李广在岭西,雁门,代郡,云中几个地方轮流做太守,立下不少战功。
这个地方顺便要说一下,典属国是汉朝管理诸侯国的官员,公孙昆邪这个人名气不是很大,但是他生的儿子却大大有名,他就是武帝年间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公孙贺!
李广在边境征战多年,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这里一个。
景帝时期,边境地区小摩擦不断,有一年景帝派了几个太监到上郡监工,顺便跟着李广一起训练,说是训练,太监有什么好训练的,我个人高度怀疑这几个太监不是景帝的特务就是景帝的机油,来的目的无外乎盯梢兼观光,但是既然打着训练的名义,总不能什么都不做,于是李广教练给他们特别指定了训练计划。
这种训练可不是训练场上走过场,是要真枪实弹上战场的。有一次,三个太监带着几十个随从外出训练,在边境遭遇匈奴人,与之交战,上来就被人射倒了几十个,而对方,一个也没有事,更加可怕的是,对方其实只有三个人。
人家三个,你三十个,被人追杀,这事说出去有点丢人,三位太监哥一看形势不妙,赶紧回来搬救兵,找来找去,找到了上郡太守李广!
李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