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外戚之争(1)
军臣单于终于明白,原来所谓的马邑只不过是汉军勾引他的诱饵,而那个马邑县令的人头只不过是个死囚犯的他,他被人家给耍了!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汉语军臣单于还是明白的,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逃命!
十万匈奴大军瞬间跑了个干干净净,煮熟的鸭子飞走了!
负责截断匈奴后路的王恢,看到匈奴浩浩荡荡的撤退大军,吓的一哆嗦,放着落水狗不敢打,就这么瞪大眼睛行注目礼,目送匈奴归故乡!
武帝时代第一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号称马邑之围,最终成为一场无功而返的游戏。&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936;&969;&936;&12290;&120;&105;&97;&111;&115;&104;&117;&111;&65287;&107;&114;
有功大家跟着领赏,有过大家跟着遭殃,要说这次这事,虽说没有干掉匈奴大单于,但是自己没有什么损失,可以看做是无功无过!
但是刘彻不这么想,自己亲自指挥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行动,动用了三十万人,国库的粮食都被吃了一半,银子更是花了无数,最后换来的就是一场无功无过的演习?
如果这事没有人背锅,大家会怎么看我,无能?无聊?还是无用?再说了,我顶着主和派那么大的压力打这一仗,如果没有人顶缸,那些家伙肯定会拿这件事情说是,那我的面子往哪放,我还怎么做老大!
锅,一定要有人背!
刘彻想来想去,能担此重任的只有王恢!
打仗是你挑的头,没打出结果你当然承担后果。别人是没有等到匈奴,情有可原,他作为主战派,竟然临阵畏缩,不敢与敌人交锋,搞了半天,原来是个嘴炮将军!
这种祸国殃民的家伙,留下也是个祸患,既然你非死不可,那就在死前帮朕一个忙,把这口大黑锅背走,朕在心里会感激你的!
王恢被判处死刑!
背锅可以,为皇帝背锅说不定还能得到不少好处,所以历朝历代经常有大臣主动给皇帝背锅,萧何当年就做过很多次,所以刘邦很喜欢他,但是有一点,锅不能太大,拿命背锅谁都不愿意干,王恢的家人赶紧到处找关系,希望可以救王恢一命,找来找去,找到了丞相田蚡!
作为百官之首,皇帝的亲舅舅,如果田蚡都帮不上忙,那就神仙也救不了了。
王恢的妻子儿女砸锅卖铁,凑足所有家产,一起给田蚡送去:只求丞相大人救王恢一命。
田蚡是个很仗义的人,在圈子里的口碑也不错,既然拿了你钱,就一定会帮你办事,我办事,你们放心!
为了不让名声砸在手里,田蚡不惜血本,直接找到了姐姐—王太后,希望姐姐可以劝劝儿子,放王恢一马。
但是现在这事,已经不是钱可以解决的,所以尽管王太后找了刘彻,依旧被拒绝,王太后也明白儿子的心意,劝不动就算了,比起弟弟的面子,儿子的面子更加重要!
所以说:皇帝要杀你,再多的钱也救不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做的好好的大行令,非要节外生枝,飞黄腾达的机会却变成了索命无常,王恢知道大势已去,在狱中自尽。
田丞相虽然事没有办成,疏通关系还是花了不少钱的,多退少补,看在王恢自杀的份上,不够的部分就自掏腰包,不要你们补了。
王恢这事算是告一段落,但是田蚡却因为飞扬跋扈,引出许多故事来,最终酿成武帝初年最严重的外戚之争!
据史书记载,田蚡身材短小,面貌丑陋,龙生龙,凤生凤,要说老娘姐姐都是大美女,田蚡怎么也不应该差到哪里去,但是在外人看来,田蚡跟做太后的姐姐站在一起,简直就是两类人,要不是别人介绍,打死也不会相信这是同母异父的亲姐弟。
但他们姐弟有一点相同,为人处世,都很精明,不知道是不是遗传自老谋深算的母亲臧儿。自从被二次启用以后,田蚡把外甥刘彻哄的服服帖帖,大事小事都听取他的意见,他推荐的人大多数也得到重用。
上能为君分忧,下能收钱办事,田蚡成了大汉国最炙手可热的明星!
但是有一个人却很不服气!
灌夫!
这位老兄前文交代过,七王之乱的时候因为父亲阵亡进入暴走状态,一个人在吴楚联军大营七进七出,全身上下被扎的跟刺猬一样还在到处砍人,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猛将,连景帝刘启都对他十分敬仰。高度怀疑,常山赵子龙的传奇故事有他一部分。
有了这层关系,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见到他都要给几分面子,灌夫自己也十分得意,动不动以带头大哥自居,一言不合就动拳头,有一次出席饭局,和窦甫起了争执,灌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上去就要打人家,窦甫是太皇太后窦漪房的娘家兄弟,要是真打了窦老太太的娘家人,有是个灌夫也的完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