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推恩
元硕元年,卫子夫在生了三个女儿以后,为刘彻生了一个儿子。&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936;&969;&936;&12290;&120;&105;&97;&111;&115;&104;&117;&111;&65287;&107;&114;
刘彻16岁即位,29岁才生了第一个儿子,十分高兴,要知道在当时,29岁才有儿子是有些不正常的事情,连舅舅田蚡都失去信心了。
刘彻为什么29岁才生了儿子,可能和原皇后陈阿娇有一定关系,这位金屋藏娇的公主自己不能生,也不让别人生,不但不能生儿子,只要怀孕被他知道都没有好下场,在外人眼里,还以为是刘彻的问题,把刘彻的无可奈何,最终被废掉。
生了儿子的卫子夫被立为皇后,卫子夫做了皇后,卫家的人也都跟着沾光,大姐卫君孺也就是公孙贺的老婆自然不用说,二姐卫少儿,遗传了母亲分流的性格,先是与一个叫做霍仲孺的人私通,生了个儿子,后来又跟一个叫做陈掌的人私通,这个陈掌是曲逆候陈平的重孙子,双方通了以后,陈掌比较满意,竟然把卫少儿娶过了门。
而卫少儿与霍仲孺私通生的儿子就是霍去病。
霍去病18岁就被刘彻召进宫,作为侍中。
“史记”记载,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
这个“幸”有很大争议,有说是武帝喜爱霍去病,所以用幸,也有说“幸”在这里就是“宠幸”的意思,汉武帝本身男女通吃,把霍去病当做宠物召进宫养起来。
个人以为,霍去病被宠幸的可能性比较大,司马迁就生活在那个时代,对这些事情比较了解,且太史公下笔谨慎,不会胡言乱语,毕竟写史记的时候还是刘家的天下,胡说是要杀头的。
卫青升官以后,给刘彻推荐了几个人,其中一个人就叫做:主父偃!
主父偃是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纵横术,就是苏秦张仪那一套,到处忽悠别人和和打打,但是这一套乱世有用,太平年代不好使,时代变了,这种专业就业形势太严峻,一看大事不妙的主父偃马上换专业,改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但是这次,主父偃的专业依然十分严峻,要知道山东是儒学的大本营,汉武帝上台以后大力推动儒学,学儒学的人天然对其他专业具有排斥性,加上主父偃本身就是转专业过来的,大家对这种人都不待见,所以主父偃受到不少排挤,只能独自出去闯荡。
他先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这些国家都是边缘地区的小国,能过日子就行了,对主父偃这种天天研究宏观政策的人不在意,所以任凭主父偃如何会说,都未受到礼遇。
元光元年﹐主父偃抵长安。他托人上书汉武帝希望得到重用,一连数次都没有收到回音,主父偃很绝望,长安吃住都是钱,在这样下去就要露宿街头了。关键时刻,主父偃急中生智,铤而走险,他自己直接上书汉武帝,这次运气比较好,当天就被召见,一同上书的还有徐乐﹑严安,由于面试过程三人表现良好,同时被拜为郎中。
主父偃做官以后,多次向武帝上书,受到了武帝的赏识,创造了一年四次升职的记录,风头一时无二,成为西汉政坛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
就在此时,一个名垂青史的机会降临到主父偃头上。
元硕二年春天,梁王刘襄还有城阳王刘延上书,请求把自己的封地分一部分给弟弟。为什么要分,历史没有记载,但是重点不在这里,而在于为什么要上这道诏书。
这件事情听起来简单,实际情况却很复杂,按照当时的诸侯规矩,封地必须由长子继承,非长子是没有继承权的,这样做保证了爵位还有封地可以有序延续下去。
而刘襄和刘延提出把封地分一部分给弟弟,让主父偃看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趁机削弱诸侯!
主父偃上书汉武帝:过去诸侯地不过百里,和一个县差不多,实力有限,有问题也好制服,现在动不动地方千里,数十座城池,尾大不掉,有事还会联合到一起,如果你要削减他们的土地,他们就会闹事,晁错就是个例子。
现在有人主动提出把土地分给弟弟,不如趁此机会下一道旨意,允许非嫡系儿子继承土地,前提是不强迫,完全自愿。
长期以往,大的土地被分为一块块小土地,大诸侯被小诸侯取代,大诸侯失去土地实力自然被削弱,而分到土地的那些子弟还感激皇帝,一举两得。
不能不说这是个天才的主意,比起当年晁错强硬削藩,这招好就好在从内部攻克堡垒,不用动一兵一卒,就把诸侯给瓦解了,自己还能做好人。
要知道当时的诸侯哪个不是三妻四妾,儿女成群,继承家业的时候除了长子高兴,其他的都是羡慕嫉妒恨,只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办法,顶多多分点现金,但是现金这种东西比起土地这种不动产差距太大,所以永不了几年那些分点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