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信息传递缓慢而闭塞,大多数朝臣们的活动范围仅限于京都之内。
他们所接收到的最新消息,源自三天前江南县县令张儒呈上的奏章。
那时,江南县已遭遇洪灾侵袭。
但时至今日已过三日,众人心中暗想,恐怕此时整个江南县已然沦为一片泽国。
\"唉,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啊!\"
一名年事渐高的老臣不禁摇头叹息道。
“当初武王奉旨前往江南县之时,曾信誓旦旦地向圣上保证,有妙计可解除水患,定当保得江南县全县百姓安然无恙。老夫当时尚深信不疑,觉着武王或已大有改观,兴许当真手握救民良方。岂料事与愿违......”
“武王行军布阵确有一套,但论及治国理政之方略,实难望四皇子项背啊。”另一人附和道。
“武王此番害得十余万黎庶颠沛流离、无家可归,下官等人早已拟好弹劾武王之折本!今日定要当面向圣上呈报!”
一时间,众多御史谏官纷纷表态,摆明立场。
准备趁此时机,彻底扳倒刘枭。
武王是有战功,但江南县一下让十几万百姓失去家园,这样的罪过,岂能功过相抵?
今天,他们就要弹劾刘枭,最起码让陛下拔去他的王爵。
众人达成一致,却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是谁在背后说本王坏话呢?”
刚才扬言要弹劾刘枭的御史言官,额头冒汗,扭过身来。
只见两个太监,正抬着武王的轿子,往这边赶来。
他们刚才的议论,武王明显是听到了。
吏部尚书丘正明见武王前来,也不再遮掩笑道:“武王,他们也不是说坏话,而是就事论事。您在江南县的所作所为,我们都知道了。”
“这也不怪御史言官义愤填膺,只怪武王太过于意气用事了。”
丘正明冷冷一笑。
这个时候干脆不装了,指向刘枭的那双人抬舆:“武王还是好好感受一下这双人抬舆的滋味。只怕这也是你最后一次体会了。”
坐在銮舆上的刘枭,晃了晃身子:“是吗?”
“我的确是该好好感受感受,或许今天之后,这给本王抬銮舆的,就该是一把年纪的丘尚书了。就是不知道丘尚书这瘦骨嶙峋的身子骨,顶不顶得住呢?”
“哼。”丘正明冷冷一哼:“王爷还真是会开玩笑。”
刘枭话里有话道:“是不是开玩笑,咱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