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先两人,身着粗麻孝服。为首一人,约莫十七八岁的年纪,外表端庄,眉毛细如游丝,一双明亮的眼睛透露出深邃的智慧。鼻梁高挺,嘴唇紧闭,显示出果敢和决断。
身后跟着一个小男孩约莫十一二岁的样子,虽说年幼,但经年的坎坷和漂泊依旧让他表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成熟。
“二哥,这里就是之后咱们的家了吗?”
诸葛亮打量着山头。
“此处名为卧龙岗,我道号卧龙,正合天意。”他顿了一顿,然后才回答诸葛均的问题。
“此处非是家,但却也是一绝妙之所。我兄弟二人暂且隐居此处,静候时局和天意吧。还要劳烦大姐和二姐家人相助了。”最后一句,是对跟在后面的人说的。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行至山腰所在。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虽然眼前之景还当不得一村之名,但也让诸葛亮颇感惊讶。
走近一看,更是惊地有些手足无措。
眼前联排约有四五间木屋。
正中一间似是已有人居住,此时未至正午,一缕炊烟袅袅升起。
左侧两间屋子看不出做什么用途,但是仅仅看到屋外堆着的一些乱七八糟的物件,也不似居住的模样。
真正让他感到手足无措的,是右侧一间草庐。
从外面看不到里面的情形,不过也不像是有人居住的样子。
然而,草庐门口上挂着一块由普通木块切割而成的小匾。
上书四个字。
诸葛草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