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滩头阵地给予了日军猛烈炮火打击,要不是日军飞机增援太快,导致重炮部队损失惨重,几乎能把日本人打下海。
由于中国军队早有准备,整个杭州湾就像下饺子一样,
不时有日本人倒在了滩涂之中,血色染红了滩头阵地,无法自拔。
日军前沿部队一度损失惨重,组织了数次决死冲锋,依旧被顽强的中国将士给打了回去。
柳川平助懵了,当前线将士的伤亡报告送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差点就想剖腹自尽,为天皇陛下尽忠了。
同时,校长这边也得到了日军登陆杭州湾的消息,
尽管心中还抱有幻想,可不得不接受戴局长和郑主任的提议,放弃上海,让主力部队撤退。
由于中国军队早就做好了准备,上面通知随时做好开拔,
很多伤员已经早早的被送了出去,甚至于已经有一部分部队撤离了上海。
按照陈上将的命令,迅速撤往战前构筑的吴福线和锡澄线两条堡垒线,依托防御工事逐级抵抗消耗日军。
从上海再到南京这一路上,淞沪战场上活下的老兵开始构筑阵地,
这一次他们不再需要面对日军的巨舰大炮,不需要直面410mm主炮的威慑。
尽管此时的军队已经精疲力竭,可是他们还是拥有一战之力,
不少部队早早就撤出来在二线三线阵地休养生息,迅速的恢复战力中。
淞沪会战前期的经验表明,即使是日军拥有绝对的海军舰炮优势和空中优势,
只要国军的正规部队能够成建制的投入战场,依旧能够抵挡住日军的进攻,
使得战局陷入僵局,不至于成为一边倒的溃败,罗店血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在杭州湾还在国军手上的时候,其他部队开始从容不迫的退出阵地,各部队成建制的,向后方撤退。
杭州湾的两个军加上一个师血战三昼夜,最终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开始分散突围。
三天三夜的坚持,为国军打开了求生的通道,主力有条不紊的撤往了二线三线阵地。
而西方国家组织的会议,也正如林墨之前所言,变成了一场笑话。
校长寄希望于外交,外交乞求西方的怜悯和干涉。
在日方的威胁下,布鲁塞尔会议最终未能达成任何共识,除了对日本方面的口头谴责外,
中国寄予厚望的对日制裁根本无从谈起,日军侵华最急需的石油、钢铁、甚至是军事装备仍然能够畅通无阻的输入日本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