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古时有多重要无需多提,只说选拔人才的科举制还没出现之前,为了遏制门阀取第,察举制应运而生。
世人熟知的卧冰求鲤等孝相关的故事,如今看来愚昧且不合理,其实大多都是察举制时期,一些人为了刷孝名,做给旁人看的。至于其中真心有多少,见仁见智。
自汉代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又提出天人合一、三纲五常,彻底把孝与儒家绑定起来,后世对孝的尊崇,一点都不比古时候少。
越是专制刻板,越是有人起逆反心理,可孝就像是仙人手中的捆仙绳,唐僧嘴里的紧箍咒。父母待子,与子女待父母,本就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
把孝当做紧箍咒来使用,高兴念一念,不高兴也念一念,世人才会写出哪吒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故事来。
秦扶清给太爷爷太奶奶迁坟是出于孝敬阿爷的真心,却误打误撞碰到百姓心中最尊崇的那根筋。
他孝顺之名迅速扩散,市井之间、街坊邻里,无人不知他的孝顺之举。
传到柳祥贵耳中时,柳祥贵大喜,天底下哪里有比治下出个十二岁的秀才更好的事?
如果有,那就是这个十二岁的秀才,还是个至纯至孝之人,就该天下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