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杨力不高兴呢。
好在事情过去,婚期定下,不会再有差错。
经过这事,苏家跟李家不仅认识,甚至成了可以走动的朋友。
等到八月份,请苏家人过来吃喜酒,喜饼点心更不用说,一定要在慧女点心预定。
今年八月份会格外忙。
一个是今年有乡试,汴京学子们活跃起来,生意肯定会好。
二是乡试过后,各家准备结亲的也多,预定喜饼的人,肯定少不了。
其实就连哥哥苏显,都因为今年是有乡试,也就是考举人的比试,所以被夫子看得特别紧,让他们提前感受乡试的氛围。
年初刚考中的黄秀才,同样忙碌起来,今年是他头一次乡试,大概率是不中的,但怎么也要试一试。
等乡试结束,则安心准备他跟兰双的婚事。
苏茵茵掰着指头算算。
这两年吃了好多席面,还都是喜宴,甚至都不要他们家花钱。
这算不算当小红娘的好处?
苏茵茵练字的时候,手边还有张姐姐送来的坚果点心。
算起来,程哥哥跟张姐姐成亲都半年了。
最早成亲的邻居刘姐姐,丁鹏正甚至都要有孩子。
就连老家肃河村霍芸姐姐她都去吃席。
再加上大果姐姐的,黄秀才的。
她总有一天,会成为吃席专家。
八月乡试,七月份北市街面便热闹起来。
到处都是兜售笔墨的商贩。
还有不少垂头丧气的书生,乡试啊,这可是考举人。
听说今年考试放宽了些,虽说还不允许商籍科考,但已经允许军户家的孩子考试。
算是一点进步。
原锐跟哥哥讲,朝中为此吵得很厉害。
皇上似乎有意放宽科举的门槛。
无论什么籍贯,都能读书科举。
只是朝中反对声音太大,于是各让一步,先放开了军户限制。
这些距离苏茵茵有些远,可她听原锐讲的时候,顺口说了句:“墨子都说,尚贤者,政之本也。大臣们怎么不懂呢。”
李锐渊,苏显,下意识看向小宝宝。
此话并不晦涩,读过书的人都能讲出来。
可从一个四岁宝宝口中讲了,还是让人惊愕。
“小宝宝都懂的道理,他们却不懂。”李锐渊忍不住揉揉苏茵茵的头,被苏显直接拍开。
这是他妹妹!
李锐渊心道,他要把小宝宝都懂的道理,让那些反对的人也懂。
进入八月,街道上人反而少了。
苏茵茵苏显李锐渊去贡院门口看热闹,还碰到兰双姐姐。
兰双姐姐已经跟黄秀才定亲,前来相送很正常,她紧张万分:“进去三日,吃喝都在里头,肯定艰难。”
确实如此。
自古读书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经历过高考的苏茵茵感同身受。
“你怎么来了?”
“你不会还惦记章郎吧?”
蟑螂?!
苏茵茵震惊看过去。
李锐渊低声道:“是文章的章。”
哦,是章郎,她以为是那种“小可爱”。
原锐怎么知道她在想什么。
“没有,三姐,我只是路过。”许小妹确实不是路过,她自幼在祖父母膝下读四书五经,自然对科举感兴趣,故而带着丫鬟来看看。
没想到碰到送未婚夫上考场的三姐,这未免有些太尴尬了,许小妹低着头,不敢多说。
兰双认识她们,低声道:“这是礼部员外郎家的女儿,姓许。”
兰双大宗有些脸面,之前带她去过京城一些宴会,虽说是边缘人物,却也见了不少大家小姐。
员外郎是从五品的官职,比苏茵茵,兰双他俩爹爹厉害很多。
苏茵茵同样低声道:“兰双姐姐,他们说的章郎是谁啊。”
这就是另一桩事了。
“许三小姐的未婚夫,听说才华斐然,今年科举大约能中。”
“只不过当年这桩事,是许家祖父母说给许五小姐,也就是许小妹的。”
但事情没说定,两位老人家前后脚离世,许家丁忧三年,三年后婚事定给了适龄的三小姐。
啊?
里面有问题啊。
苏茵茵好奇,正好对上许小妹的眼睛。
她也见过许小妹。
在张姐姐的菊花宴上,就是去年秋天,张姐姐嫁给程哥哥最后一个小宴。
宴上请了张姐姐的小姐妹们,这位许小妹就在其中,不太爱说话,人很温和。
许小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