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在大唐时代当然不会叫做“唐僧”。这一称号对于当时的外国人来说,不过是“大唐僧人”的统称。而非后代《西游记》中的专指三藏法师一人。唐僧俗家姓陈,法号玄奘。并非像《西游记》中所说他的父亲在上任途中被人害死,母亲将他放在容器中任其顺流而下飘到了寺院从此出家。他的外祖父更不是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殷开山,而是穷苦人家出身。事实上唐僧有两个哥哥,他的二哥也是出家人,法号长捷。因为家境贫困,玄奘自小便跟二哥住在寺院,学习佛经。后来也成为佛家弟子。玄奘游学各地,遍访名师,很早便名声大振。因为当时小乘佛教流行,而大乘佛教由于经典较少,许多要义解释不通。因而玄奘有心到印度学习,研究大乘佛教。于贞观二年到达印度,在印度遍访名师,四下辩经,无人能敌。十几年后才回到大唐。
打听“唐僧”可能没人知道,但打听玄奘并不难。三藏法师正是“唐僧”玄奘,已于贞观十八年(注2)正月从印度回到大唐。带回了大量经书,受到李世民器重,而且将他留在弘福寺,由朝廷供给所需,组成译场,进行翻译、著作、讲经。因其通晓经藏、律藏、论藏,尊称为“三藏法师”。
杨悦心道:不知那“唐僧”是像《西游记》中写的那样英俊,被众女妖所爱;还是像《大话西游》中那样是个罗哩巴嗦的麻烦精。抽个时间约了杨豫之以及武照一起去弘福寺玩耍。
大家心照不宣,杨豫之与武照另有目的,杨悦一到弘福寺便“闪”走。由杨豫之“照顾”武照,自己四下去找“唐僧”。
不是开坛讲经的日子,想找“唐僧”还真不容易。杨悦四下转了一圈,拿着大扫把扫地的凡僧见了不少,唯独没有见到样貌“不俗”的神僧。
左转右转,见到大殿左面有一处单独地院落。院门虚掩,里面无声无息,不知是什么地方。杨悦好奇心起,推门进去,正要往里走,突听有人说道:“施主,请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