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伪装成实习生,以研究报告的名义主动接近研究所的年轻人,极有可能就是所谓的“不怀好意者”,教授心中显然存在这样的顾忌。
但同时,这个人又是他希望“感化”并加以利用的资金跳板,这是对方耐心的主要来源。
对方不经意强调的“道德争议”,指向的其实是针对自己的“道德陷阱”。
真可惜,瑞文心想,我可不是会为几幅温馨画面感动流泪的女高中生。
他大步走出研究所,检查了一下设备内的录音,反复聆听了几遍,试图寻找可利用的部分。
事实上,就算最后没有获得真正有用的东西,他也能够通过后期处理将声频修改成针对对方的“证据”。就像奥贝伦的八卦记者们一样,只要存在利用价值,那些潜伏在暗网内的情报搜寻者们能够将最荒唐的事物扭曲成毋庸置疑的现实!
一旦舆论冒烟,星火燃起,直到“邪恶”被“正义之火”燃尽,热度彻底平息,所谓的真相都将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