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府的街头飘着烤地瓜的香气,令人垂涎三尺。
一面“天下第一美味”的旗子下面挤满了等着烤地瓜出炉的百姓,这烤地瓜的泥炉看上去不起眼,却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将难看的地瓜烤成内里金黄、蜜汁横流、糯软香甜的珍馐美味,却又不贵。
裕王朱翊钧穿着寻常百姓的衣服,流着鼻涕,坐在茶馆二楼,捧着刚刚买来的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开心地舔着上面流出的糖汁。
此物又名番薯,洋芋,果然如传说中那般香甜美味啊!
虽然是裕王,但其实也不过是个十一岁的少年,一面吃着地瓜一面吸着浓浓的鼻涕。因为本朝提倡节俭,皇三子朱翊钧这一次到泰山代圣封禅,也不过只带了两名王府侍卫和一位先生,微服出行。
几年前,济宁府大面积推广种植地瓜,原本是为了度过饥荒,如今却成了民间不可或缺的美食。现如今烤地瓜成了山东名吃,反倒把洋人都震惊了,原来地瓜还可以烤着吃!
朱翊钧小嘴吧唧吧唧,吃得老开心了。第一个发明烤地瓜的杨老汉,赏十两银子!
忽然窗外大街上人如潮涌,锣鼓阵阵,都涌向街心。
有个团练使模样的汉子高声喊着:“倭寇来了!杀倭寇!十里八乡、南来北往的英雄好汉,听我说!”
朱翊钧放下地瓜,对身边文士模样的中年男子吃惊道:“唐先生,真的假的?济宁府都有倭寇了?”
此地距离海边可有几百里地呢啊!
先生摇头苦笑:“倭寇都是亡命之徒,现在海边小村小镇已经捞不到多少甜头,所以开始喜欢集结大队人马往里走。不管是一百里,两百里,反正抢足了才肯回头。泗水县在东,剿倭压力最大。”
只见团练使穿着简陋破旧的兵甲,扯着嗓子高声喊道:“有一伙倭寇已经流窜到我们济宁府泗水县地界了!泗水王员外出银一百两!招募乡勇,组建民团!是汉子的都跟我来!杀倭寇啦!”
四周响应声此起彼伏,群情激奋。
团练使又高呼道:“杀了倭寇还可以去县衙报功,我们县太爷说了,杀一个倭寇,赏银一两!谁杀了十个,县太爷给他披红挂彩,大家喊他大英雄!”
四周民众更是激动,虽然这团练使穿得不过是一件十分破烂的皮甲,但是四周大姑娘、小媳妇的目光里已经充满了浓浓的爱慕之情,仿佛这团练使便已经是一位大英雄。
当即便开始挑人,民团的要求很高,毕竟每武装一个人都是要花钱的,体格不够强壮的不要,不会打架的不要。济宁府几个有名的武师都已经加入进来,帮着挑人。
忽然一名十四五岁的少年站出来道:“算我一个。”
四周的彪形大汉们一愣,都哈哈大笑。这少年虽然身板看起来不矮,但毕竟刚刚束发为髻,称为“成童”,面貌稚气未脱。登州人多出彪形大汉,这少年看上去就显得比较瘦弱了。
负责挑人的武师劝道:“小弟弟,你还是过几年再来吧!倭寇很厉害的……”
那少年一仰头,傲然道:“杀的就是厉害的倭寇!小爷自幼晓习枪法,你们未必打得过我。”
武师一怔,眼中升起愠怒之色,行,给他一杆枪,练练!
只见那少年将丢来的红缨枪接住,随手一抖,枪头猛颤。少年撇嘴,这么破的枪,抖一抖枪头便快要掉下来,被倭刀一砍就要断了,行不行啊?早知道我自己带杆枪来了!
团练使喝道:“废话少说,我们在忙,没空陪你儿戏!”
那少年大枪一摆,挽了个枪花,绕场走起来,随便拿了几个架势,便博得四周一片喝彩声。几个武师也是一怔。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少年练的是正经的杨家枪,火候不低。
当下一名武师抓起大枪迎上来过招,少年摆枪一架,与对方上拨下挑,不消几合,武师被少年打得门户大开,步伐凌乱。少年一枪当胸,点到即止,抱枪行礼。武师连退数步,十分震惊。他是少林俗家弟子,自诩枪法不差,想不到被一个少年击败。
那少年举枪道:“我叫阿光。生来就是要做大英雄的。”四周百姓齐声叫好,那少年在名册上登下自己的名字。
主簿念着:“戚继光,微山县人士,十四岁……好,自古英雄出少年!”
一时间那团练使的风光都被他夺去了,四周的大姑娘、小姑娘们都对着这名叫阿光的少年一个劲儿地看。两边已经被选上的山东大汉们也都纷纷拍着他的肩膀,表示佩服。
团练使无趣道:“下一个。”
一名大汉挽起袖子,刚要入场,忽然被人按住肩膀。插队么?那大汉恼火中反手一推,谁知那只按在肩膀的手往下一压,登时半截身体都酥了。大汉顿时知道遇到高手,怂了下来。扭头看时,却是一个看起来十分瘦削的中年文士。
那文士看也不看他一眼,一侧身,让两个挎着虎头大刀的精壮护卫从旁挤过。那两个护卫却也只是在开路,伸臂分开人群,将一个仅有十一二岁还流着鼻涕的少年让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