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203室陈逢春、王环两个人,一个被隔离控制,一个被送去蹲小,李传德作为事件的焦点被同监室的人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
“组长,你咋得罪那么多人?”
“陈逢春够狠的,幸亏你躲得快!”
“这下得处理好几个人,不过没想到王环怎么还牵扯进去了?”
李传德对这些简单回答:“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
大家一看也都问不出问题,也就不再追问,但各自心里都犯着嘀咕,也带着一丝兴奋,毕竟看热闹的心理在这些失去自由的人心里很容易滋生、蔓延。
李传德躺在床上,心里翻来覆去琢磨今天的事。
陈逢春为什么突然变脸?为什么黑狼他们要对自己下狠手?王环为什么会蹬我一脚?郭庭阔是否已经觉察到什么?今天的事跟他有什么关系?突然的事故一向冷静睿智的他也感觉应付不过来。
王环在小里待着。一个单间,房顶半斜着一个窗户,皎月透过斜窗撒下一小片银辉。自己由于机缘巧合听到了郭庭阔怂恿陈逢春的对话,所以他对这件事有着一个比较全面的思考。他绝对不相信那俩因为下棋厮打的人只是偶发行为,这种行为出现在执勤警察发现李传德被围殴的当口也绝对不是偶然。郭庭阔肯定是事先已经知道陈逢春要围殴李传德,然后事先与别人预谋了浑水摸鱼的计划。俩人因为围棋而厮打,故意制造声势,只是吸引注意力,为郭庭阔动手创造有利条件。细细想来,郭庭阔靠近监控死角,绕到李传德身后,在一波又平,一波又起的当口,果断出手,想想都脊背发凉,多么缜密的心思。而且,如果郭庭阔得手,陈逢春等人却是最大的嫌疑,他们乱哄哄的一群人,如何也说不清谁捅了李传德,他自己却能躲在视线之外,多么阴险的手段。
想到这里,王环更加坚定了对郭庭阔看法,对这种耍阴谋,挑拨是非、损人利己的行为他极为反感。他的狭义之心迸发,暗下决心弄清事情的是非曲直。同时自己父母的真相也要再问问柯一坤,他能感觉得到,柯一坤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如果他能够帮自己查明真相,自己一定想方设法报答。即便是通过柯一坤帮不上忙,自己也一定耐着性子,等到出狱的一刻追查真凶。
自从发现李传德习是武之人,并且李传德主动帮助自己之后,他内心首先是消除了一个武者在狱内的寂寞,感受到了一位同道中人与自己产生默契与共鸣。虽然相处时间也就是两天,但那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无以言表。同时他也心生疑惑:李传德怎么监狱的?
王环杂乱的思绪,渐渐地从思绪中挣脱,着意于当前环境。十平方的一片天地,月光如银、夜深人静。王环不由得想起在家习武的无数个月夜。习拳练武不单是修炼身体,更的是修炼心神。于喧闹中、运动中和高压下保持内心的静谧,才能保持眼界的开阔和思路的清晰,才能在战斗中找准确把握时机,做出准确判断,采取有效的处置手段。
这种应战心态的获得,实战练习固不可少,但有效的训练更为,这种训练能让实战磨炼的心态得到质的飞跃。而这种训练就是动静结合的训练,提高静中之动和动中之静的能力。
很多习武着都知道一些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比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亦静亦动”等等。但,动是什么动,静是什么静,动静关系怎么应用?却很少有人提及。这很少人提及到的却是最关系到武术根本的东西。当然,这些没有几年功夫,没有一定文化也不容易弄懂。另外,也只有练战结合,才能更深刻地领回这些似乎玄妙的理论。
王环对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实战印象深刻。那时候他才十五岁,对动、静还不能很深刻地理解。但是那一次实战,促使他练拳效率大幅提高,功力突飞猛进,甚至很快突破瓶颈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那一战之前,王环都是跟师父试手,由师父喂劲、喂招。师徒俩毕竟相互熟悉,又不能下狠手、死手,对练中王环有时还能在师父手中赚的便宜。再加上王环年轻气盛,自以为已经伸手了得,觉得三两个人绝对上不了身了。所以心态不稳,近三个月功夫进展不大。师父见此,认为安排第一次实战的时机到了,否则王环容易走向眼高手低的误区,或者沦为“拳滑子”的境地。
那是一个春天。周末,王环照旧来师父这里准备练练师父看看这一周的进展情况,也讨教一些招式的使用方法。没想到刚一进门,师父说:“环来了,跟我出去一趟。”
王环很诧异:“师父,干啥去啊?”
“跟我到集市转悠转悠。”老爷子把门一关,俩人就一前一后奔集市走去。
走路也是练功。爷俩两脚轻起轻落,起脚以腰带腿,提膝顺踝脚板贴地前趟,落脚均匀松活,由脚至腿至胯逐一降落,自始至终虚心实腹领头竖项。两人也不说话,舌抵上腭向前直行。看似轻松,却是行路如风。近十华里的路程,半个来小时就到了。
集市上人来人往,卖农具的、卖化肥农药的,卖衣服鞋子的、卖熟食的等等,各有一片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