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朝堂上的这些大臣们胡亥很多都没有去探查,他有些怕自己失望,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好,好感度毕竟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随着事情的发展,它会改变。
而当他觉得自己改变的足够好的时候再探查过去对自己的好感度依然很低的那些人,尤其是在自己手下为官的那些人,就该清理一些了。
这是胡亥从来没有宣之于口的说法,他当然不可能自己去说出来,他已经有几天都没有听到风铃的声音了。
尽管心中百思不得其解,但胡永念毕竟还是胡永念,平淡的对书痴说:“愿意听顾先生详谈。”
书痴顾鲲鹏开口说道:“匈奴屡次前来犯我边境,在他们最猖獗的时候,甚至能够打进内陆。若不是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策略,如今中原之地说不定要被蛮夷统治。匈奴发展到现在已经成蛮夷当中最大的一股力量,先皇英明神武,派出蒙恬将军把匈奴打到草原深处不敢露头。”
“但是,即使这样也无法完全消灭匈奴,只是能震慑匈奴几年不敢来犯边,但匈奴终究不是那么容易消灭的,不然的话我大秦30万铁骑早就踏平草原了。想来大人也是了解其中缘由的,不深入草原,我大秦铁骑的威力才能完全发挥出来,一切供应补给都跟得上。如果深入了草原,很多情况都会变,毕竟那是匈奴经营了很久的地方。”
胡永念点了点头,说:“是的,是这样的道理,且不说能不能完全消灭草原上的匈奴一族,单单是把草原上的匈奴逼到全民都不得不战的地步,我大秦会损耗多少力量这也是难以想象的。先皇帝毕竟是心怀天下,以中原为重中之重,对草原没有必要耗费太大的力量。”
刘老也跟着说道:“匈奴不是不能灭,只是灭掉了一个匈奴,还会有下一个匈奴,草原上总会有新生的蛮夷势力,毕竟我们无法杀光草原上的人。”
书痴顾鲲鹏说:“那么大人和刘老可曾想过匈奴,包括草原上那么多的民族,为何屡次要来犯我帝国边境。难道他们真的认为自己很强,胜得过帝国吗?哪怕我大秦帝国统一之前,又有哪一个国家是区区草原上的这些人能够打败的?”
“明知必败却还要来打,这里面的原因其实刘老和大人都清楚,草原冬天没有东西可吃,他们不来抢不来争那就饿死了。所以即使明知可能会全军覆没,但他们还是不厌其烦的一次一次来,甚至越来越暴虐,越来越变本加厉。最开始只是抢些粮食,甚至连人都没有杀多少,然后变得杀人如麻不只抢粮食东西都抢,再之后**掳掠,无恶不作。其实说白了是因为每年冬天他们过的都会不好,并且越来越不好,他们需要一种发泄的方式。”
曾经惜字如金的书痴顾鲲鹏如今终于开口说话,并且一说就是一连串胡永念都有点儿小惊讶。
书痴顾鲲鹏说着,还没有停止下来的意思:“这种情况下,即使我大秦军队再强,也总有看管不到的地方,那些地方的百姓将会承受着十倍百倍的摧残。每年匈奴犯边后边境的惨象,虽然我没有亲自见过,但每每看到有人提及,都能想象到那种惨烈。帝国国土广博,就势必会有很多地方兼顾不到,可是难道那里的百姓就应该承受这种苦难吗?”
“真的要打,打起来我们的损失太大,很不划算,还可能被别人捡了便宜。但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难道我们说不让匈奴过来进犯,匈奴就会乖乖的听话吗。即使是我们杀退他直到他躲入草原深处,但偶尔都有流窜的匈奴匪徒来边境作乱,虽然大多数都被擒拿,但总有几个造成了祸端。而能够解决大多数问题的匈奴不会轻易来作乱的最好办法其实就是与他通商。”
胡永念之前就听到书痴说过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与匈奴通商,而且陛下也做出了与匈奴通商的指令,他只是对原因思考的不够明朗,想要听一听书痴的看法,也想以此来揣度一下陛下的心意。
胡永念开口说:“顾先生的看法很特别,帝国一直限制商人的发展,当初吕不韦就是以商人起家,随后祸乱国家。先皇帝一直对此很是介意,听你这么一说,难道通商反而会有好处,尤其是与匈奴通商。”
书痴说:“匈奴为何屡能成功进犯帝国边境,好像直入无人之境,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草原擅长养马,他们骑在马背上来去如风,进退自如。所以我大秦当初以铁骑对他们草原的骑兵,在他们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彻底击溃了他们,才让他们销声匿迹了好几年。可如今帝国内能养马的地方本身就不多,尤其是合格的战马。”
“前些天我听负责帝国战马统筹工作的大人曾经说过,如今帝国之中能够用于装备铁骑,承担连人带战甲级武器总共接近300斤力量的战马已经不到5万匹。当初仅仅蒙恬将军一个人手下就称有30万铁骑,实际数量尽管没有那么多,有一些是步兵和跟队的钱粮补给负责人员。但是绝对超过了10万铁骑,而全国的铁骑数量更是接近五十万,如今剩下的合格战马加上这些年新培养的还不到当初的十分之一。”
胡永念说:“战马的数量确实很少,所以如今很多骑兵用的都是不符合战马标准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