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以去死,但是他绝对不可以在自己还没有实现自己抱负的时候就死,那样的话,他这一生过得有什么意义?
所以活下去,他现在必须要向他曾经一直期待推翻的大秦来投诚,但是他不明白的是,就算是他真的投诚了,对方又怎么能够确定他是真心实意的,而不是假意投诚,到了关键时刻,反而会反过来捅向大秦一刀?
如果是自己面对一个敌人,对于韩信来说,如果无法确定这个敌人是真心实意的投靠给自己,那就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既然如此,这也是自己的一个机会,如果大秦真的能给自己一个证明的机会,他便真的降了大秦又如何?
希望自己能有一个领兵面对项羽的机会,当他把项羽身边最后一个人给剿灭了之后,他倒想看看项羽面对他还有何话说?
他心中其实能预感到项羽注定是会失败的,即使不败在他的手里,也会败在别人的手里。
这是由于项羽的性格决定的,项羽的失败只是早晚的问题,但他不可能不败。
只是他当然希望这个人即使要失败,也是要败在自己手里,他当然知道,现在王离率兵与项羽对敌的消息。
他的想法和胡亥一样,不过其中也有略微区别的地方,胡亥是怕王离有可能会一场惨败收场,而韩信是觉得王离这一战无法彻底歼灭项羽。
韩信的核心依旧是王离军队的粮草,王离如果不能速胜,打持久战就一定会吃亏。
所以韩信觉得王离很有可能会集中全力攻项羽一点,以项羽的性格来说,王离一定能够想办法使他分兵。
王离很有可能会灭掉项羽的某一支队伍,甚至两支队伍,但是之后就很可能会因为后续的粮草等跟不上,被迫回返。
也就是说,韩信认为王离会取胜,甚至算得上是一场大胜,但是,这种大胜却很难让项羽伤筋动骨。
而且对于项羽手下最主力的部队,也无法造成什么损伤,明明战场之上,却凭空的能够想象出如此之多的事情,足以见得韩信究竟有多么奥妙的军事天赋了。
如果以一个后世人的眼光,看天下局势很可能比身处在历史当中的这些人的本人看得会更加清楚。
但是从古到今,历朝历代,从来都不缺乏惊才艳绝的那些人,他们的能力足以让他们在一个时代立足,并且即使你比他知道的多,但是你依旧没有他看得透彻。
就像是胡亥,尽管他拥有2000多年后的各种知识经验,单从他头脑中掌握的知识量来说,可能比这个时代的几百个读书人加起来还要多。
一个信息爆炸时代的二流大学生,把他放到大秦,他掌握的知识量,可能让这个时代最博学的大儒都感觉到自愧不如。
何况胡亥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大学生,尽管学的考古专业比较冷门,但反而让他接触到比平常人能接触到更多的一些东西。
很多人能在电视上看到古董,寻宝鉴宝节目层出不穷,实际生活中一个普通人,如果不是特意收藏,能见到多少古董?
但是胡亥推算战争的能力比韩信差得远,而且这是在胡亥知道的信息比韩信丰富得多的情况下。
如果此时胡亥能够与韩信畅谈一番,得知韩信心中的念头,可能会让他心中紧张的情绪稍微的舒缓一些。
毕竟一个称兵仙的人,怎么也比自己这个军事小白应该要看得清楚得多。
而此时,王离与英布的战场,最先开始交战的骑兵,在王战的带领下尽管人数比对方还少了一二百人,但却依旧占据了优势,算是小胜。
但是也没能够达到冲击敌阵,冲散敌军阵型的程度,骑兵交锋之后,步兵便开始短兵相接。
英布开始根本就不屑于布置战阵,他认为凭他手下士兵的单兵战斗力,解决一个人数相仿的对手,岂不是小菜一碟。
王离自然不会那么自大,手下的人结成了战阵,其实所谓战阵也并没有多么玄奥,也就是小规模的士兵,不是乱砍乱杀,而是彼此照应,关照着各自的背部方向。
这样的话,每个人就都可以奋勇杀敌,不必顾忌敌人从后方偷袭,虽然形成战阵的人数有多有少,但本质上大致就是这个样子。
像什么摆成八卦阵对方你的阵中,就感觉到十分的迷惑,还要寻找生门之类的情况,在这种真实的战场中,并没有出现。
也许如果一个军队的士兵全是邋遢老人,或者鬼谷红衣老人那种级别的人物,他们可以布置出这种玄奥的阵势。
但是如果一个军队真有几万个这种人,也根本不需要阵势,便可以击溃世间一切敌人。
所以英布手下的人最开始吃了一些亏,王离手下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战友来保护自己的后背,英布手下的人尽管悍勇,那是王离手下的人同样是一往无前他们占不到什么便宜。
而且还经常有人能够从他们后背进行攻击,背后捅刀子,这在战场上是最经济实惠的方式,这个时候可没人会责怪,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