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咸阳一地的产量,而是整个大秦的粮食年产量提升两倍,这就代表原来只能养活一个人,现在可以养活三个人。
无论曾经的大秦有多么严苛,但是现在让农民看到自己收获的粮食多了,这却是实打实的,做不了一点假的。
当然由于胡亥降低了赋税,国库当中收上来的粮食只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多,但也确实是因为有这样的收入,开能够让胡亥可以给王离他想需要的东西。
按照曾经大秦国库里的库存,王离这一次要的东西,清空库存都未必能够满足。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打仗在很大程度上打的就是钱,或者说是。
双方在实力均等的情况下,如果一方的战马更多,武器也更多,粮食也更多,毫无疑问,他就会占到优势。
几天后
王离再次带领大军开拔,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出发前,咸阳城有不少的百姓自发的组织了起来,为大军送行。
王离也下定了决心,此战一定要得胜归来,不能辜负百姓们对自己的期望。
韩信早在两天前就离开了咸阳,刘邦再怎么愚蠢也不可能自投罗网的来到咸阳,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在这种时候对于他来说可并不适用。
如果刘邦真的出现在咸阳,那恐怕胡亥真的要佩服他的勇气,并且会给他举行一个盛大的葬礼,来表示对这个敌人的尊重。
韩信心中抓捕刘邦的念头并没有那么强烈,毕竟他心中也摸不清胡亥对自己的想法。
他感觉胡亥作为大秦的皇帝,好像对自己很重视,然而当双方交谈起来,他却发现,自己好像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待遇。
并且这位皇帝陛下交给自己的任务,看起来就不像是一个能够轻易完成的任务,没有给自己指派一兵一卒。
虽然自己手上有这调令,但是他是很清楚下面官员的德性的,他毕竟出身于低末,见惯了下级官员的情况。
他身上一道过关的手令一道密旨,单凭这两样东西,就想让人相信自己,并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而且就算这不成问题,他能成功调动各地的衙役,但是他毕竟是个外来者,当地的衙役,也不可能全心全意的听他指挥。
而抓捕刘邦这样的一个人有多困难的很清楚,如果自己的手下不能按照自己的吩咐一丝不苟的进行,那成功的可能性简直要低到让他都会感到绝望的地步。
他可不认为自己能够运气逆天的随便走到一个地方,就刚好看到刘邦上去就把他给擒拿了。
他本身的身手也并不高,两个人遇见了之后,和刘邦打起来,谁强谁弱还不一定呢。
况且他是知道刘邦的本事的,无论他到了哪里,都可以迅速在身边拉起一支队伍,可能几个人,也可能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
他若是孤家寡人遇到了对方,还指不定会什么样呢,到时候是谁去抓捕还不一定。
所以一方面出于不清楚大秦皇帝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孤身一人,抓捕刘邦的难度太大,韩信决定自己当然还要去做。
他知道有人在盯着自己,自己如果什么都不去做的话,很可能就是死路一条。
但是他也不会太过尽心尽力的去做,只要中规中矩的完成这个任务,在大秦的治下一个县一个县的搜查过去也就是了。
他清楚自己现在最大的优势其实是,他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并且他的立场并不为刘邦所知。
刘邦现在也不会知道,他已经投靠了大秦,所以可以算是他在暗处,刘邦在明处。
只不过在明处的人究竟在哪里他还不知道,而在暗处的人就是他。
而毫无疑问,与韩信的行动比起来,王离的行动更加引人注目。
同样,其实王离这次行动的难度要远远比韩信行动的难度高。
这倒不是说韩信找到刘邦要比王离战胜项羽容易,只是说两个人失败付出的后果并不相同。
韩信没有找到人,其实也并没有太大的问题,胡亥本来也只是想要试一试,能成最好,不能成,也没什么损失。
而王离这边则不同了,他能够取胜还好,一旦他失败了之后,之前的胜利反而会成为压在他头上的一把屠刀。
面对项羽曾经那么多人都能够战胜对方,现在项羽缺少了两员大将,军中接近一半的精锐士兵损失掉,结果反而败掉,那王离的毫无疑问会是非常不好的结局。
所以说王离不可能感觉不到压力,但是这份压力是他必须自己去承担的,他难道现在还能把这份压力扔给自己的爷爷吗?
他这一次回家见到自己爷爷的状态已经很不好,虽然很不想接受,但是他估计自己爷爷的去世时间也就在这一两年了。
而自己的父亲,也已经身故,王家嫡系也只能靠他来维持局面,一旦他又出了什么问题,焉知王家不会再出现像王平那样的人?
只要王离再出现一个王平那样的人,很可能就会给王家带来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