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问梁漫:“那里也是景山岛的范围吗?”
梁漫说:“景山岛是附近十几座大小不一的岛屿的统称,你看见的是一片无人岛区域。&29378;&47;&20154;&47;&23567;&47;&35828;&47;&32593;&119;&119;&119;&47;&120;&105;&97;&111;&115;&104;&117;&111;&47;&107;&114;”
“那些岛上有什么?”
“只有荒地,那里的区域尚未开发。”
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这个位置能够很清楚地看到那些岛屿。
但既然是无人岛,那除了作为景致欣赏,似乎也没有其他用处。
宋瑾收回视线。
暖房里没有赫歇尔的私人物品,也找不到更多有价值的线索。
四处看过以后,宋瑾跟着梁漫离开暖房。
办公室,宿舍,田地。
简单的三个地方,已经能够完整勾勒出赫歇尔生前在岛上的生活状况。
他跟这里的同事们一样,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暇的时候养花种菜,或者沿着岸边慢跑锻炼身体。
宋瑾认为他自杀的线索来自于现实生活,但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地方工作,能接触到的人也有限,似乎根本不存在刺激他厌世的因素。赫歇尔在周末的时候会离开景山岛,返回璃江自己的公寓,公寓是研究所分配的员工楼,根据梁漫了解的情况,之前警方调查的时候曾经调取过公寓的监控,赫歇尔在周末很少离开自己的房间,更没有什么异样的外出行动。
闭门不出,符合他沉迷网络赌博的状况,却很不利于宋瑾的调查方向。
景山岛的线索似乎仅限于此了,之后宋瑾需要去走访位于市内的研究所,以及询问当时协助赫歇尔进行鰫鱼研究的助手。因为那些助手都是实习生,上个月已经结束实习各自分散了,梁漫整理他们的资料需要一点时间。
宋瑾本想留在这里等着,但下午天气转坏,海上起了风。天气预报说今晚有大风,往来市区的轮渡会提早停航,岛上没有为客人准备的住宿房间,他也就只能尽早返回市区。
回到轮渡码头的时候,天色已经昏暗。
海边风浪大作,寒风瑟瑟。
南方沿海城市的冬天阴冷到骨子里,宋瑾裹紧围巾,在码头外面的路边租了一辆自行车。
叔叔借给他的公寓就在附近,他一边骑着车找小区,一边在心里思索着。
赫歇尔自杀的缘由,关键的导火线毫无疑问是锡林的黄铜怀表事件。
他可能是遭到幕后黑手X的胁迫,为他办事;也可能事后发现自己被冒名顶替,无法承担责任而自杀。
无论原因为何,宋瑾都认为破案的核心点存在于现实中,而非赫歇尔与蔷薇密会保持联系的电脑网络。至少,这起案件主要的前因后果发生在现实里,如果X是通过网络胁迫或者顶替赫歇尔,密会中枢的计算机不可能长期毫无觉察。
上述判断总体属于宋瑾的主观怀疑,而在景山岛上发现的另一个细节,则进一步印证了他的怀疑。
在岛上,根据梁漫和邵佳树,还有几个工作人员的证言,赫歇尔的中文水平较差。
除了生活和工作,他在日常的沟通有一定困难。
这样的人,他如何能够以璃江为中心,在国内发展多层据点?
而即使他有办法沟通,以他的生活状态和研究内容,也难以跑遍国内各地去开展工作。
暂且不谈中文生疏是否赫歇尔故意伪装,也不讨论蔷薇密会为何非要指派一个不太会说中文的人来到国内。
显而易见的推论是——赫歇尔在璃江,并不是独自一人在工作。
他有下属。
在发展据点的计划中,他是核心。他按时下达任务交由下属办理,这才是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
所以,X很可能利用了下属的漏洞,而后逐步渗透,最后控制住赫歇尔这个核心。
如果赫歇尔和他的下属完全通过网络联系,结论就回到一开始,X通过纯网络途径很难不被密会中枢察觉。
所以余下的可能性就是,X的计划,是在现实里步步逼近的。
赫歇尔在现实的生活范围,基本仅限于景山岛。
按照梁漫他们的证言,岛上人员流动性很大,这其中就存在一些疑问。
理论上,来往景山岛的都是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以及海洋生物研究的相关人员;但实际上,流动性大就会导致管理的疏松,如果在这其中的某些人带着特殊的目的上岛,根本就不会被察觉。
而这,也能够解释宋瑾在岛上几乎一无所获的原因。
赫歇尔以发展据点为目的,来到璃江。
他常驻景山岛,但来往岛上的研究人员之中,有人是他的下属。
这个隐秘的小团体,逐步为蔷薇密会拓展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