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王先生有对双胞胎女儿,取名柔芝、静芝。
这对女儿人如其名。柔芝性情柔和貌似纤柳,静殊喜欢安静,俏如初绽的牡丹国色天香。
两女儿满十六岁便各自许了人家,一个在城东,一个在城西。
可惜两个女儿出嫁不到一个月却都成了寡妇,这可让王先生吃惊。
说来奇怪,王夫人生这对双胞胎姐妹时已是天命之年。她一生无子,老来得子,自然疼爱的紧。
想起年轻时,王先生家境贫苦,在一家私塾教书授课,夜晚备书晚了经常留住在私塾。已至于将私塾当成了家。
那私塾的前身是刘姓人家的祠堂。
为了帮助村里的孩子读书,那刘姓人冒着被祖宗唾骂之名将自家的祠堂腾出一间做善事,弄得个刘大善人之名。
私塾年代久远早已失修,只要一下雨就四处漏雨。
王先生便请人过来修缮屋顶。
哪知当那瓦工爬上屋顶时,见屋顶露在外面的横梁上竟长了两株硕大灵芝,不时红了眼。
那灵芝有手掌般大,少有百年,那可是件难得的宝贝。
瓦工起了贪心,没有与王先生商量好修缮方案,就贸然爬上屋顶。说来也怪,他明明看到的是两株灵芝,当爬上横梁时,却见两条盘在一起的碗口粗大蛇。
那瓦工三魂吓走二魂,一失足竟从横梁上掉下,弄得个伤残,再也没醒来。
自此私塾闹蛇的事传开,村里的孩子再也不敢来这读书。
王先生的生活一时失了着落,打算放弃教书,远走他乡谋生。
这天夜里,王先生收拾好行李,准备向刘大善人行别,刚踏出门,却见两女子垂头跪在门前。
那两女子一见他便说:“我姐妹二人在此修行多年,好不容易先生来此,读到点人事常情,先生便要走!这叫我姐妹俩情何以堪!”
王先生倒没细想她们的话,只让两人起来。
见两人着扮与常人不同,又面生,不敢与其多谈,只将两人打发走。
第二日一早,王先生便行走他乡谋生。
半个月后,他遇到了丁家小姐也就是后来的王夫人。
两人一见钟情,婚后王夫人肚子一直没有动静,两人不知烧了多少香磕了多少头就是不见效。
一天夜里,王夫人做了个怪梦,梦见自己跟王先生回了东城老家。
无意中抬头一看,居然看见王先生家横梁上有两株硕大的灵芝。
灵芝乃仙物,能得这种梦,自然有好事。
王夫人醒来后,将梦里的情景告知王先生。
王先生不由想起多年前在私塾所遇见的,想到临行前遇到的两个怪异女子,赶紧带着夫人去庙里还愿。
他想那俩个女子定是灵芝仙人,他当初已把她们得罪,如今再托梦来,他可不能再拒绝。
果然不多久,王夫人有了喜。
这一怀便是双胞胎。
王先生总是小心翼翼,直至两个女娃平安落地,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
这两个女娃落地时与常人不同,不但不哭不闹,还带来满室清香,周身紫光萦绕,一副紫气东来之相。
如今两个女儿却都守了寡,王先生半点祥气全无,倔着劲,挨个上门询问。
得知柔芝之夫死于非命,两眼乌珠丧失,面色青黑一团。
王先生只能哀声叹气,直叹女儿福薄。
又跑至城西静芝家,正赶上静芝吃晚饭。
静芝见父亲大老远从城东赶来,赶紧搁碗给父亲盛饭。
“阿爹,您还没吃饭吧!”静芝说。
王先生点点头,这个时候他哪还有心思吃饭。
静芝随手从锅里捞了碗饭给王先生。
王先生瞧着那碗里不是饭不是粥,却红红的一片,不时眉头皱起。
“静啊,你这是吃得什么?”
静芝笑了笑,说“这是大补汤,我熬了三天三夜就熬出这么两碗!阿爹运气好可是赶上了!”
王先生闻了又闻,那汤确实很香,有股浓浓肉味,可是王先生满腹心思,再美味的东西也没味口。
王先生半天不动,直盯着碗里的汤看,隐约地他觉得碗里有张脸在望着他。
那脸特像一个人。
像谁,像静芝刚过世的丈夫。
此番一想,吓得王先生将碗搁下。
“静啊!你告诉爹,你丈夫是怎么死得?”王先生想到此行目的。
静芝鼻翼一吸,委屈地哭诉道。
“他说,很爱很爱我,我问他爱我深到何种程度?他说愿意成为我的腹中食,口中餐,要与我融为一体!”
王先生瞬间全明白,气得直发抖。
指了指静芝又指指碗里的汤,竟说不出半个字,甩了衣袖奔回家。
这天夜里,王先生又梦到了那两个女子,她们依旧许多年前的装扮,只是表情含了些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