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
赏景游人,虔诚香客,以及期待沾沾龙虎山仙气的江湖豪客,多如过江之鲫。
不管是在市井百姓还是达官显贵眼中,龙虎山都是一个个天师神仙所在的仙家府邸,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几乎每隔一两代就会有龙虎山天师飞升的传闻流出。
对于信奉天大地大不如自己拳头腰间武器管用的纯粹武夫而言,龙虎山则是一座江湖上绕不过去的山头,历代龙虎山掌教从来都是世间少有的高手,天师府身负指玄秘术的道人也是足以压倒一州一地江湖,现任掌教张重阳老而弥坚,是江湖上公认的陆地神仙。
道教真人一入一品即指玄,之后并无金刚天象两境,修为大成即是陆地神仙。
龙虎山有闭关十年后修得十八重玉皇庭,成为陆地神仙的张重阳,佛门圣地云林寺自二十年前的空度圣僧圆寂后,也新出了一个修得佛门大金刚的空慈圣僧,当前三教中似乎只有儒家圣人尚未出现。
不过那群以天下为己任的读书人最不可以常理度之,机缘一到,说不定眨眼间就读书读出了个儒圣。
龙虎山建有大小道观八十一座,道院三十六座,十余个道庵,众星拱月般散落在天师府四周,各有真人坐观清修。
道观不少,但香火最旺游人最多的还是天师府,龙虎山大小道士难免人手不够不少慕名而来的访客自行游览。
假小子虽然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但明显家门对她有过大家闺秀的培养,腹中学识不浅,同样跟李天南是初次到访龙虎山,对这座仙气萦绕的府邸却是了解颇深,一路上说得头头是道。
从踏进天师府引经据典的“山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因以山名”,到后面的每一道门上历代天师亲笔写下的对联,假小子都如数家珍,若不是看着李天南是个实打实的江湖人,其他香客游人都会以为是书香门第出来的公子,在谆谆不倦地教导自家书童。
或许是因为信佛的缘故,李天南对龙虎山抱有敬意,但也没达到虔诚香客的那般崇敬,此次与假小子两人意见一致地来龙虎山,只是作为一个纯粹的江湖人士,来看一看这座屹立江湖数百年风雨不惊的宗门。
当得知龙虎山还是世间武学重地时,出门半个月有余自诩已经是个江湖人士的假小子又多了一个心愿,除了先前的求平安符求灵丹,还想着能够亲眼见一见传说中的陆地神仙。
不知不觉来到了香客敬香的神堂,路过功德箱时,身无分文的假小子把手一摊,“拿来。”
李天南对假小子的熟门熟路颇为无奈,只好低头去掏钱袋子。
路过的一位身穿朴素道袍的年轻道士停下脚步,轻声提醒道:“这位施主,不用香火钱,一样可以请香许愿的。”
假小子灿烂一笑,“我这是第一次来天师府,等会还得求几个平安符,若是光许愿不捐香火钱的话,我怕求不到平安符跟龙虎仙丹呢。”
年轻道士皱眉不语,若只是求平安符的话倒还好办,上香许愿完后,神堂旁边随意可取,但龙虎山的上品灵丹可就没那么好求了。
毕竟每次龙虎山真人开炉炼丹,精心挑选良辰吉日筑坛画篆不说,光是耗费木炭硫磺丹石药材便是无数金钱,而且每次开炉不过百来颗丹药,其中大半要送往京城,留在龙虎山少数丹药还得应付前来求丹的各路贵人。
李天南递过来约莫十来两银子,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够乡下小老百姓一家子一整年的花费了。
压根不知茶米油盐贵的假小子嫌弃诚意不够,斜了眼李天南,一把抢过钱袋子,找出两张一百两的银票,只是投箱时似乎担心之后两人盘缠不够略微犹豫了下,不过最终还是全部投进了功德箱。
全然瞧在眼中的年轻道士叹了口气,虽然龙虎山有皇恩眷顾,各地世族豪阀交好,对寻常来往游客的香火钱并不怎么看重,但眼前这名香客心意十足,只是所求龙虎丹药一事仍是难免有点强人所难。
借花献佛的假小子一点都不心疼,对着旁边的年轻道士嘿嘿一笑,然后再对着李天南一挑眉,示意赶紧给本公子跟上。
脚踩着白玉石地上镶嵌的一幅奇大八卦太极图,天机盎然,敬畏之心油然而生的假小子不由得放慢了脚步,赶紧将心中先前坑蒙拐骗也要弄到丹药的心思藏了起来。
年轻道士目送两人走进神堂,有心无力地摇了摇头,前去天师府旁边的小道观,教导龙虎山几十个小道童的每日功课。
跨过写有“道高龙虎低头,德重鬼神钦敬”的厅门,走进气宇恢弘的重檐歇山式玉皇殿,假小子双手执香过顶,毕恭毕敬地对着当中的玉皇大帝雕像,以及分列左右的十二天君一一叩拜。
李天南仅是站在门口,微微躬身行礼,并未如假小子那般郑重其事,引来其他香客纷纷侧目。
倒是一旁静坐诵经的须发皆白老道士,看出了李天南的江湖人士身份后,和善一笑,并意。
假小子轻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