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昌平君说完,项少龙看了看郭开和肖月潭,接言道:“但不知君上此番来赵,又有何意图呢?”
昌平君对项少龙拱拱手,“少龙威震四海,是各国都想要争取的人物,在下也就不隐瞒了。实不相瞒,现在秦军扫平六国之心已经昭然若揭,韩、赵已亡,相信秦军下一步的动向就是魏国了。目前魏国和秦国的使臣都到了楚都,分别对我君王展开游说,无非也就是合纵与连横两种策略。我兄长犹豫不决,因此命我到大梁与魏王增一会,顺便查看魏国虚实,好决定我楚国的对策。”
在座的三人均点头,认可昌平君的说辞。昌平君继续道:“到大梁后,我看魏王增病体沉重,不能理政,太子假无治国安邦之策,纵使与魏联手,怕也难挡秦军的脚步,因此我已经决定,回国后让王兄谢绝魏使,不用合纵之策。”
项少龙听到这不由得问道:“楚国不用合纵之策,莫非要用连横之策吗?”
昌平君摇摇头,“连横之举万万不可行。想我东方六国,疆土是秦国的十倍,兵马是秦国的几十倍,当年合纵一成,一纸盟约投进函谷关,秦军十五年不敢出关,正是惧怕六国联手。只是后来大家听信张仪连横之说,纷纷向秦割地,以求苟安,才使得秦国势大,终不可制。如今我楚国与秦国势同水火,割地亦是一样,况且楚国土地有限,而秦国欲望无穷,岂是长久之计。”
肖月潭听完上下看了看昌平君,“君上言论果然高见,一语道破连横之弊,但不知楚国有何良策可御秦军呢?”
昌平君听到这有些沉默,目光看着项少龙,“楚国疆域虽广,兵马虽多,可惜不产良将,我遍观楚国诸将,屈定、景骐之辈非是秦国王翦、李信的对手,但若有一良将,加上我们可以利用秦国灭魏的时间早做准备,则秦楚决战,胜负亦未可知。”
郭开问道:“君上的意思是?”
“能敌秦军者,唯少龙一人耳。”昌平君说到这看着项少龙,“我王兄命季布由楚到赵寻找少龙,就为此事。若少龙能答应到楚国一行,我王兄愿以楚国全部兵马托给少龙,由您指挥,同时释放太后李嫣和相国夫人郭秀,让少龙接两位夫人离开,我王兄绝不阻拦,只要能挡住秦军南下的脚步。”昌平君说到这又看看郭开,“还望大人多多美言,我想大人也一定想早日与女儿团聚吧。刚才我已经说过,袭杀相国李园不是我王兄之命,因此我们之间也没有仇恨,届时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岂不是好。”
郭开眼睛望向项少龙,“老夫年迈,一切全凭少龙做主吧。”
昌平君又看向项少龙,“少龙当年就曾为我楚国诛杀过春申君,与楚国算是有过一段交情。我还听说秦王嬴政以蒙恬为将,驻守在北方边防,同时让长子扶苏作为监军,表面看是防备匈奴,实质上还是不放心少龙。若少龙能与楚国联手,楚国固然可保,间接的也可以让乌家堡渡过难关。秦军若被阻截,嬴政必然抽调蒙恬所部南下,乌家堡的压力自然就减轻了,还望少龙三思。”
项少龙想了一下,开口道:“以君上的推测,魏国能抵抗秦军多久?”
昌平君略一沉吟,魏国四野之地,无险可守,一旦秦军相攻,我想外围城池短时间就会被攻克,但大梁城城高且厚,护城河既宽又阔,加上城中守军和粮草甚多,魏国至少能抵抗秦军多半年。
“好,君上将利弊已经剖析得很清楚了。”项少龙说到这站了起来,“我答应君上,携我的部下到楚国一行,但是我有几个条件,还望君上回禀你王兄答应。”
“实不相瞒,在下虽不才,已经被委以国事,少龙但说无妨,只要我觉得可行之事,王兄一定答应。”
“如此最好。少龙有三件事,第一,我会携郭开大人同往,到时请君上释放李嫣太后和郭秀夫人,让郭大人父女团聚,从此以后不在追究此事。”
“少龙放心,我王兄不是好杀之人,据我所知,现在对太后和相国夫人也是衣食有加,未曾短缺。只要少龙到楚,我们立即放人,并且答应少龙你,可以带她们离开。”
项少龙点点头,“秦楚交战需旷日持久,我的第二个条件是,若秦军伐楚,我会带领楚兵与秦军一战,但仅限于这一战。至于楚国在战后能否励精图治,恢复往日气象,则是你们的事了,我项少龙概不参与。君上能否答应呢?”
昌平君听到这想了一下,最后缓缓地道:“我本意是希望少龙长留楚国,既然少龙不愿参与到七国战事当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