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提前看了李斯的整套策略,非常满意。他甚至还留李斯与他一起吃了饭,并且在席上向李斯提了几个他想到的问题。
李斯勉强压住自己的兴奋之情,小心翼翼地回答了嬴政地提问。他知道,嬴政越是对自己的方案感兴趣,自己未来的前途就愈发不可限量。理由很简单,最好的执行者,莫过于提出方案的人。
早朝开始了,李斯仰望了一下高坐在三品台阶之上的嬴政,觉得冕旒冠后面的那双眼睛似乎正在期待着自己。李斯收回向上的眼神,偷眼看了看身旁的文武大臣,深吸一口气,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个机会。
“早朝议事,众卿家可有本上奏?”嬴政一如既往,首先询问众位大臣。
话音刚落,文班中闪出一人,对嬴政躬身施礼,“启禀大王,臣王绾有本上奏。”
嬴政看看王绾,“王丞相所奏何事?”
“回大王,如今我大秦军将士扫平六国,海内升平,虽说如此,但六国之内田亩、人丁、各国府库内钱粮的数量都散落遗失,并没有登记造册。臣等私下计议,觉得这些既属我大秦所有,当务之急就是应尽快将这些完备起来,以便日后有据可查。”
嬴政点点头,“爱卿言之有理。王丞相不愧是我大秦股肱之臣,所思所想皆为我大秦考虑,实为臣子的楷模呀。”
王绾听到这赶忙躬身施礼,“这都是微臣分内之事。微臣为我大秦效力,自当尽心竭力,以报大王。”
“如此甚好。”嬴政道:“这件事就请爱卿亲自过问一下吧。”
“臣领命。”王绾再施一礼,刚要回到班列当中,嬴政又开了口,“爱卿稍等,我有一事还请爱卿替我斟酌一下。”
李斯一听此言,心中道:“来了,大王要提此事了。”
王绾听到嬴政的话,赶忙收住脚步,“不知大王有何事问臣?”
嬴政道:“如今六国纷乱已平,天下已然全部纳入秦的版图,这是古来从未有之事,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没有一个统一的号令,朕今后如何统治宇下,因此我想让王丞相与百官计议,重新为朕拟定一个名号,不知丞相觉得如何?”
王绾听到这想了一下,“大王说的是。想当初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并立,各国君主都自称王,如今东方六国都并入我大秦版图,若还是如以往般称王号,又如何称颂大王的功勋,并传之后世呢,因此大王的提议臣下十分赞同。”
嬴政俯视阶下,“那,其他爱卿的意见呢?”
其余文武相互耳语,交换自己的想法,最后达成一致,同时躬身施礼,“臣等赞同大王提议。”
嬴政见众人没有反对,脸带微笑地看着众人,“既然众位卿家不反对,那就请大家计议一下,朕今后改用什么名号为好呢?”
众人相互看了看,一时无语。
王绾再次躬身,“大王,名号之事非同小可,臣等一时之间也无法明确,请给臣一些时间,微臣召集众位大臣以及宫廷博士商议,待日后给大王一个回复,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嬴政点头,“此等大事确是不能草率定之。就烦请王丞相会同群臣商议,待商议停当后给朕一个结果。”
“臣领命。”王绾说完,回到班中。
嬴政待王绾站定,又道:“明日名号若定,今后朕的号令就将宇内通行,若没有一个印信,岂不号令不行,请众卿家想想,朕是否还需要重新制作一个印信?”
李斯站在班列之内,一开始还以为嬴政会提出他精心拟定的治国方略,不想嬴政根本一字未提。李斯本在纳闷,不知嬴政为何不谈此话题,待到嬴政说到印信,他才恍然大悟,明白嬴政是想从名号、印信等事开始缓步推行,让群臣先从其它的方面接受新的事物,为今后推出不分封的治国方略打基础。此外,李斯也明白了,嬴政的心中是有其自己的计划的,除了治国方略,他还要彰显功绩,传之后世。
嬴政的心思李斯只猜对一小部分,剩余的部分李斯并未猜中,那就是嬴政始终念念不忘项少龙临走时对他说过的话,他今后要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始皇帝。
虽然李斯不完全懂嬴政的心思,但他也知道此时一定要配合嬴政,因此立刻出班施礼,“启禀大王,如今秦国版图之大,前古未有,大王自当需要重新制作一个印信,号令天下,如此才可有别于以往的印信,彰显大王的功绩。”
嬴政见李斯出班,内心颇喜,待李斯说完立刻接道:“李大人认为朕该怎样制作一枚新的印信呢?”
“回大王,七国宝物虽多,但若论珍稀之物,首推赵国的‘和氏之璧’。如今这块玉壁已为我大秦所有,依臣愚见,莫不如以此壁为材,召集制玉良匠,命其精心打磨,为大王制作一枚新的印信,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此言甚合我意,不知众卿家有何高论?”
定名号,发号令,此乃相辅相成,理所当然之事,因此其余文武皆无异议,都认为李斯之言甚是。
嬴政见众文武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