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威仪地高坐在阶台之上,看着下面的文武重臣。
王绾出班启奏,“启禀大王,微臣与众位大臣经多日商议,对于名号之事已经有了结果。”
“有劳爱卿了。”嬴政点点头,接着道:“不知众位卿家商议的结果如何?”
王绾回奏道:“众位大臣经商议,认为大王承祖上先烈之余威,兴义兵,诛残贼,扫六国,一举平定天下,其功绩自上古以来不曾有,五帝所不及也。”王绾说到这偷眼看了看嬴政,见嬴政并未有异议,而是专注地看着自己,接着道:“按古训传统的尊称,古有天皇、地皇、泰皇的称号,其中尤其以泰皇最为尊贵,因此臣等建议大王以泰皇作为新的名号,不知大王尊意如何?”
听完王绾的话,嬴政在高阶之上并没有应声,然而其内心却很失望。嬴政心中暗想,“既然你们都说了,我的功绩是上古以来不曾有,五帝所不及也,那就说明我的事业是开天辟地的,何以定名号时,你们一点想象力和创造性都没有,依然沿寻古制呢?”
既然嬴政没有回应,站在下面的王绾就只能诚惶诚恐地看着嬴政,不知接下来该当如何。
御史大夫冯劫见气氛尴尬,知道如此下去很难收场,当即出班奏道:“启禀大王,此前人主的最高称号,一是王,二是帝,三是后。因此夏代称后,商代称帝,周代称王。后来,人们为了尊称之前帝王的功绩,就用了皇字。三皇之后是五帝,五帝之后是三王,三王之后是五霸。五霸低于三王,三王低于五帝,五帝低于三皇。由此可见,皇最高级。三皇中,泰皇又是最尊贵的名号了。”
冯劫的本意是担心嬴政不知道泰皇名号的由来,因此想说明一下,潜台词就是您用这名号已经是与古时的三皇五帝相媲美,应该可以满意了。不想嬴政听完这话内心反而更不痛快,他心中所想的是,“就算三皇五帝在世,他们的疆土有我的大吗?他们的子民有我的多吗?待我准备就绪,我就要北征匈奴,南伐百越,到时我大秦的地界东到大海,南至南海,北连阴山,西至戈壁,昔日的三皇五帝不过是中原一地,岂能与我想比。”不过嬴政也知道,以这些大臣的想法,能让自己尊称泰皇,已经是他们内心的极限了。嬴政想到这,立刻想起了项少龙,想起了项少龙临走前的话,“我之所以离开,就是为了成全你。我要你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受天下景仰,让万世传颂。你就是千古一帝,中国的始皇帝。”
嬴政想到这些,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项少龙那坚毅、威武的面庞,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少年时代,拿着一把木剑跟随项少龙练剑的情景。“都过去了,如今我坐在这里接受群臣的朝拜,而您,怕是在塞外牧马放羊吧!”嬴政想到这,内心已经有了主意。他看看下面的王绾和冯劫,缓缓地道:“我想问,众位卿家与丞相和御史大人的意见是否一致呢?”
众人当即回应,“我等与丞相、御史大人意见一致。”
“众位卿家的苦心我已经知晓了,只是方才王丞相也说过,我大秦灭六国的功绩是上古以来不曾有,五帝所不及也,这就表明,我们的功绩已经远超帝业。朕以为,何不借鉴三皇五帝之号,各取一字,兼而有之,就叫‘皇帝’,以后我们的大秦就称为帝国,众卿家以为如何?”
嬴政话音刚落,文班中闪出一位大臣,躬身施礼道:“大王用帝字,臣以为不妥,还望大王收回成命。”
嬴政一看,见是博士淳于越。这淳于越本是齐国人,后弃齐来秦,因博学多才,被嬴政授予博士官职,专门负责议论政事和掌管礼仪。此后为拉拢人才,嬴政在六国间大肆招揽人才,共授予七十人为博士一职,而淳于越就是这群人中的佼佼者。
嬴政见淳于越出班,问道:“淳于博士因何觉得不妥?”
淳于越道:“启奏大王,帝字虽尊贵,但也不是轻易用的,想那殷商最后一位君主纣王,也叫帝辛,最后被周所灭,亡了国,故而臣下觉得帝字不妥。
淳于越这一番话,众位大臣听完是心惊肉跳。如今大秦刚刚兴起,淳于越竟敢说出亡国二字,嬴政若是恼怒起来,很有可能将其斩首。
不想嬴政听完并未生气,只是笑了笑,“淳于博士说的固然有理,那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我在一本古书中读到过,‘帝’字在商朝的本意乃是缔造者,因为商朝敬神、敬天,特别崇尚祭司,而祭司是人主主持的,故而这‘帝’字既代表天神,又寓意人主,是人神共用的称号。”
李斯听完嬴政的话,知道此时正是自己说话的机会,当即出班应和道:“大王言之有理。想大王功绩功高五帝,比于三皇,尊称‘皇帝’并不为过。”
淳于越不敢驳斥嬴政的话,但对于李斯的话却是不以为然,当即道:“李大人此言谬矣,昔日轩辕黄帝败蚩尤,徳配中央,其时五行尊土,黄帝的意思是说体现黄土之徳的伟大,而非今日之皇帝。”
李斯摆手,“非也,非也。昔日炎黄二帝联合击败蚩尤,黄帝居功至伟,并得天神相佑,初始即称为皇帝。后来天道易变,五行轮转,颛臾、祝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