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眼前的这点胜利,嬴政其实是预料到的。他知道这些大臣的想法,尊号的问题说到底其实就不是一个问题,毕竟你是大王,你想要什么尊号都可以,反正别人也不会用,这不过就是一个虚名而已。但郡县制就不同了,他完全改变了这些大臣们的心理预期,让这些大臣内心期许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变得遥不可及,他们当然会强烈地反对。
嬴政有这个心理准备,也知道除了李斯之外,其它的大臣都会反对,但他没有想到,大臣们的反对竟会如此地激烈。
这一日早朝,嬴政刚刚在桌案后坐定,丞相王绾就从班列中走了出来,对嬴政躬身施礼,“启禀皇帝,臣有本启奏。”
嬴政看着王绾,“丞相所奏何事?”
“回陛下,如今四海归一,天下已平。虽然如此,但臣以为,天下初定,人心不服,特别是六国权贵绝不甘心,定会蠢蠢欲动,因此太平表面依然暗流汹涌。臣以为,当务之急,皇帝应该效法大周,按天下形势封邦建国,立诸皇子为王。这样一来,诸皇子远镇边疆,皇帝居中而坐,相信定能将六国残余势力清剿而空,避免昔日韩国暴动之事再次发生,如此天下将大治,望大王三思。”
嬴政未置可否,对群臣道:“众位爱卿有何高见?”
“臣等附议王丞相提议,请陛下早作分封,以安天下之心。”
看众位大臣意见一致,望着下面黑压压的一群人,嬴政知道今日的朝会绝不简单,定是王绾等人私下已经计议停当了。
见嬴政不语,王绾又道:“陛下,如今诸皇子都已成年,正是建功立业大好时机,若不分封,诸皇子岂不大失所望,民心怕也不附呀!”
嬴政刚想开口,忽听一人道:“丞相不是众皇子,焉知众位皇子心意,丞相带领百官共同进谏,要陛下立下旨意,难道是想逼宫不成吗?”
王绾一愣,暗想逼宫的罪名可不小,这可是灭族之罪。是谁这么大胆,居然往我身上扣这一罪名。
王绾扭头去看的同时,嬴政也循声望去,见阶下站立一人,正在怒视王绾,却是李斯。
嬴政当然知道李斯是何主张,如今见李斯挺身而出,知道一场好戏正在上演,当下只是微笑不语。
王绾见是李斯,转过身开口道:“李大人何出此言呢?我等为国分忧,朝堂之上齐声向皇帝进谏,不过是希望皇帝早作打算,怎么到了李大人这里就成了逼宫了呢?李大人之言未免也太过了吧。”
李斯道:“王丞相帅百官进谏,固然忠心可嘉,但分封与否兹事体大,皇帝自当慎重考虑。王丞相几次出口,以诸皇子为借口,强要陛下当即决断,这不是逼宫是什么。我看王丞相除了想要陛下分封诸皇子之外,你自己也想被分封吧。”
王绾看着李斯。他心中所想,也的确是如此,觉得一旦分封,除了诸皇子之外,剩余文武百官,除了上将军王翦,就应该数他功劳最大了。只是如今心事被李斯说破,王绾心底虽恨李斯,但表面无论如何不能承认,当即脸色一沉,“李斯,你这是哪里话来。陛下兼并六国,疆域之广阔前所未有,我等劝陛下分封诸皇子,乃一片忠心,全为我大秦帝国考虑,你怎可说老夫我藏有私心。”
李斯一拱手,接着对嬴政道:“若王丞相无有私心,李斯这里向您赔罪。但陛下,臣李斯觉得,陛下无论如何都不能走老路,再搞什么分封之举。”
嬴政看着李斯,内心虽然高兴,但表面依然不动声色,“李斯,众位大臣都附和王丞相的提议,劝我分封有功之臣,我想他们的话也不无道理,你却因何说不可分封呢?”
李斯一听,就知道嬴政的意思是让他一定要拿出不搞分封的坚实理由,在朝堂之上驳倒王绾等人,这样一来,嬴政才好下旨设立郡县。想到这,李斯清了清嗓子,高声道:“陛下,王丞相及众位大臣一心劝陛下分封,虽然用心良苦,也是赤胆忠心,但他们不知,天下大事,需应时而起,不可一味拘泥。否则,就是食古不化,图惹人笑。”
“哦。”嬴政应了一声,看李斯信心满满,知道李斯有所准备,当即配合道:“李爱卿请详细道来。”
“谢陛下。”李斯说完话对嬴政施了一礼,转身看着王绾等人。此时王绾等也转过身,众多目光一起看着李斯,他们都想听听,李斯究竟有何高论。
“文王积德,武王伐纣,虽说牧野一战击败商纣,但功不在西周。因为西周不过是天下的共主,其身边还有八百诸侯。武王分封,之所以除了姬姓子弟之外,还要大肆分封他人,正因于此。今天下归一,都入我大秦治下,与武王分封时的形势不可同日而语。所谓天道易变,人事更迭,我们怎可因循守旧。如今始皇帝只需选拔官吏,分任四方,天下就可大治,何必还要再搞分封呢。”
“非也,非也。”王绾听到此连连摇头,“李大人此言差矣。天下之大,穷一人之力怎堪治理。武王天下共主,创八百年基业,其缘由皆在分封。共主强盛,四方诸侯皆来朝拜;共主孱弱,还有王室之臣扶持协助。想那齐桓、晋文皆是如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