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禄见扶苏礼贤下士,正邪分明,也很是感动,当即允诺,一定要完成始皇帝交给的任务,只是需要扶苏给他一些时间去准备。扶苏答应了,问需要准备多长时间,史禄表示,半月即可。
这半个月中,扶苏将监国重任交给右丞相王绾,同时对一些政务做了处理。史禄在家将以前的水文资料等全部翻出,同时又亲自登门,请来了三位年老的石匠,要他们随自己同往。这三人都是当年跟随郑国和史禄开凿郑国渠的时候,深得史禄信任的匠人,当年豪气干云的年轻人如今已经两鬓斑白,最年轻的都已经年过花甲了。
史禄登门时,将始皇帝嬴政赏赐给自己的东西拿了大半出来,分发给三位匠人和他们的家人,好言劝慰,希望他们能够跟随自己再次出山。三人感史禄恩情,都一口应承下来。扶苏知道后,责成地方官将三人的家眷登记在案,免了他们三年的赋税。这样一来三人更是受宠若惊,宛如当年一般,将一应等物全部收拾好,只等史禄下令了。
扶苏见史禄准备停当,当即带领自己的亲随凌宇、燕韧,以及史禄、石匠等人打马扬鞭,奔湘水而来。
湘水就是湘江,秦时在长沙郡的南端,翻过岭南,就是南越了,也就是现在的广西。其实湘江一带当时也属南越管辖,只是屠雎五路伐百越,初期也取得一些成果,湘水就是在那时被秦军占领的。
皇帝嫡长子扶苏亲来湘水巡视,得到消息的长沙郡守以及淮泗之地的赵佗早早就赶到这里,迎接扶苏的大驾。扶苏对二人礼遇有加,又将嬴政的旨意传达了一遍,同时将史禄介绍给二人相识。长沙郡守置酒款待扶苏,席间当即表示,全力支持史禄,凿渠所需的一应钱粮等物,包括民伕的征调即刻筹备,绝不敢耽误日期。赵佗也表示,会亲自抽调五万精锐秦军到湘水,听命于史禄,协助其凿渠。
众人尽欢而散,扶苏回到驻地,洗漱已毕正准备安歇,手下亲信凌宇领着一个人来到了寝室。扶苏细看之下大喜过望,来人正是山梁之战时结识的赵大。
扶苏奇怪赵大怎会来到这里,赵大当即将项少龙交给他的任务说了一遍。赵大此来,一是传令项羽,就近南下闽越,协助秦军;再就是让赵大找机会接近赵佗,取得赵佗的信任后,协助赵佗讨伐百越。
到乌家堡联络项少龙,请求其出兵协助秦军讨伐百越的正是扶苏本人,而今听到项少龙兑现承诺,虚实两路出兵,扶苏怎能不喜,他当即对赵大道:“堡主的恩情扶苏绝不敢忘。”
赵大代项少龙谢过,然后才告诉扶苏,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的想法也是项少龙提出来的,只是他不愿意让嬴政知道这是他的主意,故而才由赵大向赵佗提出,再由赵佗转呈嬴政。扶苏知道自己的父皇好大喜功,若是他知道此事是项少龙所为,一方面固然会感念其恩情,另一方面又会觉得自己帝国的事务,项少龙无时无刻不在插手,会让他觉得乌家堡是更大的威胁。想到这些,扶苏也理解项少龙的一片苦心,当下又再次称谢,并表示,自己在回到邯郸后,绝不会向父皇嬴政提起这事。
赵大见目的达到,也不多留,当即向扶苏告辞。
第二日,扶苏和史禄带着三位匠人到湘水边查勘地形。此时赵佗所献的地形图嬴政已经让信使交给了扶苏,到得岸边,扶苏又将这份图转给了史禄。史禄看罢了图,心中有了底,又和三位石匠沿着湘水的河岸从上游一直走到下游,反复权衡开凿的地点。过了三个月,史禄才最终在湘水的上游支流,一个叫做海阳河的地方选定了凿渠的地点。
借鉴郑国渠的开凿办法,史禄科学地运用地学和水力学知识,让三位石匠首先开山凿石,在海阳河上构建了一个分水塘。分水塘的栏河石呈“人”字形结构,前端尖锐如犁,故称铧嘴,其位置靠近海阳河的左岸,将海阳河水分为南北两渠。南渠一侧按现在的计量标准长约120米,叫“小天平”,沿南渠继续开凿,最终连接桂江的支流漓江。北渠一侧略长,按现在的计量标准约380米长,叫“大天平”。南北渠是灵渠的主体工程,其它还包括有铧堤、秦堤、陡门等。枯水期,石堤可以拦截全部江水入渠;如遇山洪,水可越过堤顶,泄入湘江故道。在南北渠上设有陡门(相当于现代的船闸),据记载,全渠共有陡门36道,其作用是拦渠蓄水、提高水位,以便于水运和船只来往。进一道陡门,便关闭下一道陡门,等水积满后,船再前进一级,这样就可利用水力使船逐级向上坡航行,直至翻过岭南。
这条体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科学技术伟大成就的人工运河,历经三年艰辛,最终在史禄的手中完成了。其工程建设完整精巧,设计巧妙,通达三江、贯穿五岭,沟通了南北水路的运输,虽说当时的作用只是便捷了秦军粮草的运输,帮助秦军提前数年征服了百越地区,但其后却为岭南和中原地区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虽距今已二千余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