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很小心地走进宫中,这次嬴政到没有为难他,而是直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李斯。
李斯本想对嬴政讲,现在丞相又是两位了,您应该将冯去疾也召来一起商议。但他知道,这种抱怨之词一旦出口,后顾不堪设想,只是他心中有些怨气,也不愿直接回答,而是对嬴政道:“陛下,此事干系重大,容臣回去对照地形图细细思之。”
嬴政摆摆手,“此事朕思之甚久了,一时也没有头绪,甚是心急,你不想看地形图吗,就在这看吧。”说着,让内侍将新近绘制的九原郡的地形图拿了过来。
李斯见嬴政已有准备,只得来到近前,对着地形图细细观之。这李斯也确是治国奇才,在嬴政想到这个问题前,其实他已经有预感,这个问题迟早有一天会摆上台面,因此他已经推前做了功课。
冯去疾也是个聪明人,对于皇帝身边内侍的变动他也有耳闻,也知道嬴政重新设置左右丞相,主要的目的不是分李斯的权力,而是给他提个醒。相比较而言,冯去疾宁愿去与李斯交往,也不愿接触赵高,考虑到李斯功劳甚大,又是嬴政的近臣,因此冯去疾虽然担任了右丞相一职,但工作分工时并没有将李斯原有的工作范围分掉多少。冯去疾之所以这样做,一是给李斯一个面子,以免同僚之间显得尴尬,再就是多个心眼,万一哪天皇帝又重新宠信李斯,自己也好交代。
由于冯去疾的知趣,因此李斯分担的工作并没有减轻多少,何况九原郡各级官吏都是李斯一手安排的,因此他们上任后所有的工作都是直接向李斯汇报,查勘地理绘制的地形图当然也是第一时间送到李斯手上。
李斯装模作样地在地形图前看了一会,然后对嬴政道:“陛下,从关中到九原,山河险阻,道路不易,以臣想来,就算士卒勤劳,百姓辛苦,假设运一石军粮到边关长城,沿途恐怕也得耗费三十石才行,实在是事倍功半之举呀。”
“你说的朕岂不知,这也正是朕所忧虑之处呀。”嬴政看着地形图,凝视着九原郡这个地方,“所以朕才要你想一个办法出来。
李斯偷眼看嬴政,见其双眉紧锁,脸有忧容,知道这位皇帝现在确实到了“用人时轻为人屈”的地步了。果然,嬴政双眼从地形图上移开,看着李斯,“李卿,我听说你幼子李瞻自小饱读诗书,也是一个人才,所谓‘举贤不避亲’,我看你还是将其接到咸阳来,一来父子可以团聚,二来也可以避免上次被掳之事再次发生。等有机会,朕授予他一官半职,也好为我大秦出力,你看可好。”
皇帝既然放低了姿态,李斯又怎敢过于忤逆,违背皇帝的意思呢,当即谢恩。
对于蒙恬大破匈奴,立下不世之奇功,从而使得蒙氏一族更得嬴政宠信一事,说心里话,李斯还是略有介意的。不过因为一直以来和蒙毅关系都很好,加上蒙毅在邯郸又向嬴政进言,处死了赵高的妻子碧玉,间接帮助了自己,同时蒙毅本身又没有因此飞扬跋扈,所以李斯还是可以接受蒙毅地位的提升的。
想到这,李斯对嬴政躬身施礼,“陛下,臣任命的九原郡郡守曾经详细奏报过九原郡的地形,臣想过,倘若按原有道路进行规划,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陛下预期的效果。如今看来,只有另辟蹊径,方能解决这个难题。”
听李斯有办法解决问题,嬴政脸露喜色,“卿家可详细道来,朕看看是什么意见。”
李斯的建议很简单,与其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去修缮和规整咸阳到九原的原有道路,莫不如像当初修筑驰道那样,在咸阳和九原之间重新修筑一条大路,将一切的蜿蜒和曲折尽皆取直,由咸阳直通九原。和修建长城一样,这个工程短期内看起来会加重百姓的负担,但从长远来看,这条道路对于日后调动军队,运送粮草、器械、物资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条路修通以后,既可以改变九原交通闭塞的困境,又可以促进北方边境百姓与中原内地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可谓一劳永逸。
嬴政听完李斯的话点了点头,他知道李斯的建议很好,也确实可行,从长远来说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只是他担心百越和匈奴这南北两大战事刚刚停歇,如今赵佗在南方戍边,蒙恬还在北方修长城,骊山还有二十万人再给自己修墓,倘若再动工这么大的工程,民力可能就会吃不消。
李斯知道嬴政的顾虑,为此他又向嬴政献策,说修筑这条路的民伕其实可以不动用军队以及普通百姓,完全可以征发其他三类人来完成。这三类人一是逃避兵役、徭役或因犯罪而逃亡者,即所谓的刑徒;二是赘婿,即所谓的上门女婿。这种人因为是依靠女家生活,故而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征发他们也不会惹起民怨;最后一类就是商人。大秦崇尚军功与农耕,对这二者也奖励甚重,但对于一本百利,往来于各地的商贾却不是很重视,除非他们自己可以做到像吕不韦那样,生意足以影响到大秦帝国在某一方面的安危,且对大秦做出过巨大贡献,否则商贾的地位其实也很低下。不管商人原籍在哪里,只要现居住地有徭役或兵役,商人都一定会在当地被征发。
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