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臣身为仆射还真不是吃干饭的,果然有些学问,听完嬴政的问话他从容奏道:“陛下,昔日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定都在镐京。滈池是周武王闲暇时经常游玩之地,池水是活水,经由滈水北注入渭水。后来周武王驾崩后,他的后世子孙因为他最喜爱滈池,便称其为滈池之君,因此滈池君也就是周武王的代称。”
嬴政听完沉默不语。他是个聪明人,听完周青臣的解释立刻联想到,这周武王是开国之君,朕也是开国之君;周王原是诸侯,朕为秦王也是诸侯;周武王死后被称为滈池君,而今那献壁的神秘人说将壁给滈池君,也就暗指我也要死了。
周青臣见皇帝良久不语,一旁低声提醒,“陛下可有心事。”
嬴政一怔,这才意识到身旁还有人。他看看周青臣,“我来问你,那祖龙又做何解?”
“回陛下,祖是先,龙为君,祖龙应指人君之先祖。”
嬴政点点头,此时他已经完全明白了,是我自称皇帝,我乃始皇帝,这祖龙定是指我了。想到这,他看看桌案上的那块玉璧问周青臣,“你可知这是何壁?”
周青臣苦笑,“陛下,若想验明玉璧,需找御府前来查看,臣实不知。”
嬴政也知道周青臣不可能知道,他这样做就是想找个台阶。周青臣也很知趣,见皇帝吩咐内侍传御府,自己赶忙告辞。
御府将玉璧捧在手上,仔细端详查验半晌,忽的跪倒在地,浑身已经开始打颤。
嬴政知道事有蹊跷,吩咐左右退下,然后让御府起身,“你发现什么了,慢慢讲来,无论什么,朕都赦你无罪。”
御府听完,情绪慢慢平复下来,他低声道:“陛下,这就是传国玉玺,和氏之璧呀。”
嬴政听完大惊,他看着御府,“你没有看错吗?”
“臣怎敢欺哄陛下呀。请陛下仔细回想一下八年前投壁于江的那件事吧。”
嬴政听完御府的话,又是长时间沉默不语。
原来嬴政有个天大的秘密谁也不知道,那就是当初用和氏璧镌刻传国玉玺时,其实是同时做了两个。和氏璧来自于楚国,后来楚国灭亡,此壁归于秦廷。此壁虽美,但也不是完美无瑕,在此壁一个极不显眼的角落,就藏有一点瑕疵。丞相李斯受命让工匠打磨此壁,镌刻成传国玉玺,并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八个字,但打磨时李斯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跟随,因此他也不知道,打磨的工匠已经得嬴政密旨,将和氏璧一分为二,镌刻成两个一模一样的玉玺。
嬴政首次东巡,在湘妃祠没有祭祀湘江水神湘妃,并且在渡江遇大风所阻后做出了一件非常不道德的事,就是将君山上所有的树木都砍伐殆尽。由于君山地处南方,土地多红土,因此土地在没有树木遮盖便完全暴露出来,从远看去就像是一片血海,所以史官秉笔直书,说嬴政在湘江畔,赭其山。
其后嬴政第二次渡江,这一次船到江心时风浪更大,且暴雨如注,船体都有倾覆的危险。当时蒙毅本想让将士将船划回去,就像第一次那样,但已然不及。危急时刻,嬴政怒站船头,对江水大吼,说朕受命于天,区区江神怎敢阻我归途,倘若天意如此,江神也自当听命与我。说着,竟拿出随身携带的传国玉玺,掷入江中。
说也奇怪,玉玺落江,当即风平浪止,云收雨散,众人这才顺利渡过湘江。其实风大浪高,大雨滂沱,人人自顾不暇,除了一直在嬴政身边伫立的蒙毅,竟没有一个人看到嬴政的举动。
嬴政也不多言,登岸后即率领众人返回咸阳。蒙毅心中还在奇怪,何以皇帝不让人打捞传国玉玺呢?等到嬴政颁布谕旨,拿出玉玺加盖大印时,蒙毅这才明白,原来嬴政还有一块玉玺备用。蒙毅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惶恐不已,对此事是守口如瓶,就连他的兄长蒙恬也不告诉。嬴政是有心人,时日一久就知道蒙毅忠贞可靠,这也是他一直信任蒙毅的重要原因。
御府虽不知道真相,但嬴政让他取出备用玉玺之时,他就知道第一块已经丢失了。他也是跟随嬴政出巡之人,仔细回想这一路的经过,自然就能断定,丢失的那块玉玺最有可能是被皇帝掷于江中了。
嬴政听完御府的话,跟着问了一句,“你没有看错吗?”
御府知道此事决不能宣扬出去,按照嬴政的性格,自己怕是会被杀灭口。此时他已经泪流满面,匍匐在地道:“臣知必死,但绝不敢瞒哄陛下,此壁与当年陛下祭神之壁绝无二致。”
“好、好。”嬴政连说两个好字,自言自语道:“原来献壁之人并非山神,而是江神。他以这种方式来报之周武王,是希望周武王向我讨大秦灭周之罪,顺带替他报仇。”嬴政说着站了起来,他拉起御府,“看来我阳寿不多了,既然这样,多杀无益,你回去后收拾细软,自行逃命去吧。”
御府逃过一劫,谢过嬴政,掩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