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谢绝了项少龙的好意,尽管项少龙把自己所知的一切都告诉了蒙恬,并且指出这是一场胡亥和赵高发动的阴谋,但蒙恬还是不肯到乌家堡去。
项少龙早已经知道这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因此也没有勉强。嬴政雄才大略,他既然已经死了,怎么会没有文臣武将相去陪伴呢,而蒙氏兄弟就是最好的人选。
不过项少龙还是不忍心看着蒙恬惨死,他最后告诉蒙恬,如今你已经被解除兵权,再也不能统帅大军了。更何况扶苏已死,你就算想起兵,也没有理由了,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蒙恬看着项少龙,“我只想听到你一句话,如果公子扶苏不死,你觉得我起兵有把握吗?”
项少龙陷入了沉思,他所经历的每一件事从现在来看都没有脱离历史的范畴,倘若蒙恬和扶苏真的起兵,这就是历史从来没有记载的事了,结局如何,他也不知道。不知道不要紧,事情可以根据其自身的走向来分析。项少龙想起两件事,一是昔日杨端和在屯留劝说公子成峤投降时,王翦当时是答应了杨端和,可保成峤活命,可惜到最后没有做到。尽管这不是王翦的错,但杨端和却一直耿耿于怀,倘若蒙恬起兵,王离或许不会出手,但杨端和必定出兵阻止。原因很简单,自己与王翦和蒙恬关系不错,而杨端和却记恨王翦,敌人不去做的,我一定要做。
二是从始到终,匈奴骑兵都没有趁势南下,这就说明就算扶苏蒙恬起兵,也不会把全部的将士带走,而是会留一部分防御长城。那结局就很明显了,扶苏和蒙恬会因为兵力不够,加上杨端和的阻挠而不能成事,最好的结果就是割据一方。
想到这,项少龙抬头看着蒙恬,“或许你们起兵也不会有必胜的把握。”
蒙恬笑了,“项少龙就是想少龙,果然与常人不同。这些日子我在阳周反复考虑过了,结果和你的答案差不多,我既不能不顾先帝的基业,放任匈奴南下,那就没有足够的实力打到咸阳清君侧。我蒙家三世受大秦厚恩,绝不会眼看着帝国基业分崩离析,所以唯有以死报国了。”
项少龙明白了蒙恬的心意,“既然你心意已决,我也不勉强了。”
见项少龙要走,蒙恬忽地拉住项少龙的衣袖,“就算不立公子扶苏,先帝诸多公子也轮不到他胡亥,毫无疑问,这是胡亥和赵高的阴谋。我只是想说,若单凭他二人也不能成事,李斯在中间定有合谋。李斯是你的朋友,这件事你不能不管。”
“你想我怎么做?”
“我不知道。倘若李斯一直高枕无忧,那就算了。但假若有一天他失势向堡主求救,我希望您不要救他,一定要让他尝到背叛先帝的苦果。”
项少龙何尝不知道胡亥篡权,李斯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长叹一声,“我也没想到李斯会变成这样,我答应你。”
御史赶到阳周的时候,蒙恬已经心中有数了。他看看御史,“请你告诉我,我的弟弟蒙毅是不是已经死了。”
御史心中有愧,不敢正视蒙恬,只是点了点头。
蒙恬一笑,“我就知道以蒙毅的性格,定是誓死不从的,请上使宣诏吧。”
御史展开诏书,“君之罪多矣,兼汝弟蒙毅又犯死罪,据大秦连坐之法,赐汝服药自裁。”
蒙恬点点头,“臣蒙氏三代效忠大秦,积无数信义,立汗马功劳。我此前拥兵三十万,若要谋反,简直易如反掌。我之所以明知必死而甘心就缚,就是因为不敢辱没先人忠君报国的教诲,不敢忘记先帝对我蒙氏一族的恩德!我死之后,请上使转告陛下,臣之宗族,世无二心,然遭陛下误解,定是有奸臣挑唆离间。昔日周成王误听谗言,以为周公意图谋反,欲治其罪。周公恐惧,被迫流亡楚国。后成王查无此事,大为悔悟,立诛造谣者并召回周公,使得周朝繁荣昌盛;至于夏桀诛杀贤臣关龙逢,商纣诛杀贤臣比干,皆不思悔悟,最终都难逃身死国灭的下场。所以说,核清事实,闻过则改,纳谏觉醒,方为圣君之道。皇帝若能纳谏,臣虽死无恨矣。”
御史躬身,“下官定会将将军之言转给陛下。”
蒙恬接过毒药丸双目凝视,沉思良久,忽然道:“纵使皇帝不加罪,蒙恬固当死矣。吾率军民刑徒,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一路垒石堑壕,修筑起万里长城,其间不可能不切断地脉,这就是我蒙恬的罪过呀。”说完此话,蒙恬仰脖吞药而亡。
大秦帝国将来如何不是赵高考虑的重点,此时他心中所想的,就是给自己的妻女报仇。嬴政死了,他的那些儿子、女儿除了胡亥之外全部杀绝了,如今蒙氏兄弟也死了,赵高的目光又对准了李斯。
李斯的内心很矛盾,作为沙丘宫事件的三大主谋之一,他完全理解秦二世采取的清除异己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这场政变的合法性,这一点李斯是支持的;但另一方面,他对胡亥选择赵高担任清剿行动的负责人又感到不满。因为赵高手段实在太过残忍,打击面太大,这样不但不会起到效果,还影响政局稳定。李斯本想上书劝谏,但又担心为二世皇帝误解自己,他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采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