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以前的魏国还是现在的秦国,宋留都不过是一小吏,国君的大殿从来都没有机会去过。没去过不要紧,至少可以想象,毕竟他还到过阳城县县守大人的厅堂,可以据此为蓝本,想象一国之君议事大殿的壮观与雄伟,气度与奢华。
文武百官应该分列左右,执戈甲士自当肃立两旁。赵胜作为一国使臣,又是赵国王族,名满天下的四公子之一,他可以近距离靠近楚王,但他的那些门客却应该没有这样的待遇,就算可以上殿,想来也不过在楚王宝座的丹阶之下,距离楚王还有一段距离。
那段距离看似很短,却也有可能是世上最长的距离,因为楚王会见他国使臣时,身边不可能没有护卫。按外面的传说,毛遂是在赵胜和楚王谈不拢,赵、楚会盟无望的情况下上殿的。问题在于,这是毛遂自己私自的行动还是提前与赵胜谋划好的。如果是前者,毛遂在上殿后还与楚王有过几句交谈,然后才动的手,那么楚王身边的护卫早就应该有所防范才是。那毛遂就算是鬼谷弟子,武功再高,一时间恐怕也难以来到楚王身前。如果是后者,说明赵胜在到楚国之前就有这种预谋,他要效仿昔日鲁国大夫曹沫劫持齐桓公的故事,强迫楚王与赵国会盟。若真是如此,蒯彻的话就可信了,因为毛遂武功虽高,但一个人毕竟容易失手,倘若劫持失败,说不定连赵胜在内,赵国使团都要被楚王斩杀。正是考虑到这种情况,赵胜才会安排公孙龙出手,协助毛遂将楚王制住。至于那另外十八个人,除了保护赵胜的,剩下的想来也是有目标的,很有可能会劫持楚国的重臣作为筹码。
这样隐秘的事情,蒯彻应该不会说谎,话语看似简单,但宋留可以想象出来,楚国大殿当时必定是剑影纵横。楚王身边的护卫一定想拦住毛遂,说不定就是想将其格杀在当场。但此时公孙龙出手了,他武功若不高,一定挡不住那些护卫,也就不能给毛遂创造条件挟持楚王;他武功若不高,赵胜也不会选择他作为毛遂的助手,毕竟生死就在一瞬间,赵胜能把自己的命,整个赵国使团所有人的命押在公孙龙的身上,可想而知对他是多么的信任。
想通了这些,宋留再看蒯彻,感觉立刻不一样了。他心想,“名家公孙龙有那样的武功,这蒯彻身为名家弟子,武功想来也不会差,幸亏我一直对其恭敬有加,倘若哪句话说错,说不定这荒凉的祠堂就是我丧命之所。”
诸子百家各有擅长,任何一家都不容小觑,否则你极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宋留到现在完全意识到这句话的正确了。
宋留不敢多说,只是静静地看着蒯彻。蒯彻敬了宋留一杯,“赵、楚成功会盟,楚国春申君黄歇领兵八万,增援赵国共抗秦军。那一战公孙龙虽然出了手,但挟持住楚王的毕竟是毛遂,因此平原君赵胜也以毛遂为首功。毛遂一战功成,声名远播,固然是出了名但也有坏处,那就是各国君主都不在相信他了。你想想,换做你是君主,你愿意与一个随时可能动手挟持你的人议事吗?”
宋留摇头,“我自然不愿意,那样实在太危险了。”
“就是如此。”蒯彻笑笑,“因此当赵胜以毛遂为首,用他的门客作为赵国使臣到魏国求援的时候,魏安釐王无论如何都不召见毛遂,怕的就是故技重施。无奈之下,公孙龙替代毛遂上殿,与魏王相商。大殿之上,是公孙龙用他的伶牙俐齿说动魏王,这才有后来的晋鄙领兵十万援助赵国,再后来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蒯彻缓了一缓,继续道:“那毛遂身为鬼谷弟子自然八面玲珑,从这件事当中他意识到,自己虽然成功的博取了名声,但也给各国君主留下了极其不好的印象。从今往后,人们或许会传扬他毛遂自荐的功绩,可君主记得的,却是他铤而走险挟持君王的结果,没有哪一国君王愿意用这样的人为臣子。”
宋留听到这才了解了事情真正的始末缘由,他点点头,“那毛遂以后再无机会了。”
“你说的不错,毛遂自己也知道,所以他在滞留魏国高阳期间,看中了郦食其,收其为徒后将自己的本事传给了这个人,随后也没有向平原君赵胜请辞,一个人无声无息的就消失了,从此再无踪影。我猜测,他可能是回鬼谷云梦山了。”
“先生所言很有道理,我猜想也是如此,只是在下对公孙龙的名家也很感兴趣,不知道可否说之一二。”
二人这一番长谈,不知不觉月已中天。此时月华如水,皎洁月光遍洒屋内,望去,地面如有一层白霜。
“今夜月色正浓,正是秉烛夜谈之时,我难得有此兴致,就与你讲一讲我们名家的典故与轶事。”
看得出来,蒯彻心中很是高兴,或许是压抑的太久的缘故,尽管宋留见识太浅,不算是一个好的谈话对象,但蒯彻还是想一吐为快。
“名家也是诸子百家之一,但与他家不同,我们名家却是由两个人创立的,一个是惠施,外人称作惠子;另一个就是公孙龙。所谓名家,不是说让人出名,而是指名辨之学说。”
如果是一个深通诸子百家学问的人,听这些自然毫不费力,或许也可与蒯彻辩上几句,这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