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广奉命西征,一路行来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一方面得益于各地反秦的声浪是此起彼伏,大军所到之处前来投军的贫苦百姓正络绎不绝,这些人往往是杀官济民,早早就开城欢迎吴广的到来。另一方面,杂家那一本《山海之经》的书也帮了吴广的忙。有些地方的官吏不想投降,坚决抵抗,每到这个时候,吴广就采用山海经里面介绍的地形条件行军布阵。由于山海经是上古典籍,里面介绍的路线和地点与秦时的地貌已经大相径庭,因此吴广的进军路线往往出其不意,这就收到了奇兵的作用,恰好符合兵圣孙武在《孙子兵法》中论述的“以正合,以奇胜”的兵家秘要,加上将士对大秦恨之入骨,作战勇猛,因此是长驱直入,高歌猛进。
但荥阳不一样,这是自古一条道,所以到了这个地方,要想兵进函谷关已经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强攻荥阳了。眼见经过连番血战,荥阳竟是久攻不下,吴广正为此而感到焦躁呢,就见自己身前的将士如浪花翻卷纷纷向两边退却,跟着就看到了一杆大纛旗,黑缎面的大旗迎风飘摆,白月光中斗大一个李字十分醒目,随后就看到一员大将在身边无数将佐的簇拥下向自己而来,雪亮森寒的长枪兀自向下滴着鲜血。
吴广见机极快,意识到这是李由趁自己部下攻城疲惫之时的冒险出击,只要调动兵马将李由困住,荥阳就可以一鼓而下。吴广也防备着李由有这一手,因此他的身后也预留了后备队,他刚想让人马上前,将李由裹挟在当中,但眼角一扫竟是大吃一惊,原来他的预备队竟不知哪去了。
原来李由的出击十分迅猛,造成吴广部下纷纷后退败逃,这些兵马向后一跑,竟将后面的阵脚冲乱。这些后队人马眼见前面刚刚还在拼命攻城,眨眼之间就败退下来,且兵败如山倒,一时间也是惊慌不已。这个时候,人数上的优势已经不是战场上取胜的条件,久经训练的战斗力和铁血一般的意志品质才是胜负的关键。吴广部下人数虽多,但很大一部分都是临时参加队伍的,尽管吴广也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训练,但与曾经百战百胜的秦军相比,毕竟还是相差太多。六国存在时,这些乡民在战时就被征召入伍,成为所在国家的战士与秦军开战,只是接连的败仗让他们从心底对秦军有一种畏惧。现在前方的将士一败,后面的人立刻感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情不自禁地也开始向后退却。
吴广刚想传令,左右一扫才发现部下已经开始逃散,他不敢犹豫,拨马就逃。还好,他身后那些杂家弟子对其到是忠心耿耿,眼见主将危急,舍命上前,挡住李由。
李由已经杀红了眼,他也知道对方人马太多,一旦缓过神来将自己困住,结局必定是兵败将亡。自己死了还好说,一旦荥阳失手,函谷关就将直接面对考验。李由心里很清楚,昔日的天险函谷关现在已经没有多少兵将了,始皇帝嬴政之所以让自己领重兵扼守三川郡,就是希望将防御阵线前提,一旦天下有变,自己可以在第一时间挡住敌人的进攻,为朝廷征调边关军队回防争取时间。想不到先帝的部署在今天终于发挥作用了,李由念及此处,就会回想起昔日大秦帝国的铁甲大军荡平六国的情景,怎么才十几年的光景,情形就完全颠倒过来,变成人家进攻,大秦防御了。
管不了那么多了,李由只有一个心思,将为首的敌将刺杀,就可一战而胜。他双眼冒火,纵马前行,接着马匹冲刺的惯性,长枪划出一道寒芒,将迎上来的一人身躯刺穿,跟着长枪一甩,将这人的尸身惯于马下。马蹄翻卷,顷刻间这人就没了踪迹。
这些杂家弟子也确实悍勇,明知必死也是宁死不退,他们一拥而上直冲李由。李由怒吼一声,带着他身边将佐长枪并举,冲人入群。人喊,马嘶之声不绝于耳,双方互有伤亡,但李由身后还有那两千骑兵,不等这些杂家弟子做第二次冲锋,漫天卷过的队伍已经将他们刺于马下。
还好,这些杂家弟子的牺牲为吴广赢得了逃命的时间,他扔掉手中的令旗,调转马头亡命逃窜。吴广这一跑让他手下将士彻底崩溃了,他们不敢再战,随着主将如潮水般退却。李由是穷追不舍,一口气赶出二十余里。就在这个时候,但听连珠炮响,跟着大队兵马出现在大路一旁。
李由顿觉自己的头嗡的一声响,想不到在这个地方贼子还伏有精兵,现在看来,敌军在前面的败退是诱敌之计,一旦在此处将自己合围,荥阳守军根本来不及出城支援自己。
不想他部下将佐看见旗号竟是大喜,对李由道:“将军,这是杨熊将军的旗号。”
李由放眼望去,果然看见万军之中一面黑色的大旗,里面绣了一个杨字。战国阴阳大家邹衍曾经在秦国推算过国运,说秦国是水命,水能克火,因此才能代周而兴,所以秦国的旗色都是黑色。
杨熊是从敖仓来,他虽然与李由不和,但毕竟都是帝国的将领,而今大敌当前,他还是关心荥阳的安危。他也知道,一旦荥阳丢失,非但函谷关面临压力,自己的敖仓恐怕也保不住,因此他派出大量斥候,打探荥阳的战况。得知三军用命,在李由的带领下敌军久攻不克,杨熊对李由还是很佩服的。以三万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