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郡郡守殷通是个头脑灵活的人,他见大秦帝国如震中之鼎,摇摇欲倒,许多郡县的官吏在义军到来时都主动献城归降,心中亦认为帝国大势已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另谋出路。他是帝国东南方的封疆大吏,要他抛弃现有的一切归隐田园,他是绝对不愿意的,由此他就想到联络一些地方豪强,意欲割据一地拥兵自立。
殷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的好友项梁,自项梁来到会稽后,因其喜好与殷通相仿,故而二人成为知交好友,项梁为了掩饰项羽等人的活动,亦对殷通很是刻意维护,因此二人的关系很是相好。
有了这层关系,殷通趁着今日城外游玩的机会,就把自己的想法与项梁讲了,他告诉项梁,说现在非但赵地、魏地已经拥兵自立,最近就连齐地都反了,更不要说九江郡等地了,可以说是遍地狼烟。按照这个形势,看起来是天要亡秦,我知项梁你深受会稽子弟拥护,你的侄儿项羽又是当世无敌的猛将,我想让你做将军,让你的侄儿项羽为副将,会稽本地人桓楚为领军校尉,共同号令会稽子弟起兵反秦,进可以与群雄一争天下,退可以割据一地保一方平安,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项梁知道赵大说的四件大事,既然项少龙有明确的要求,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起兵,可以说殷通的提议正好给了他绝好的机会。只是项梁很是谨慎,他还不敢确定殷通是有意试探他还是真心想这么做,因此并不敢直接答应,只是说兹事体大,需要回去与项羽商议一下。
项梁的回答无可厚非,因此殷通答应,让他回去好好想想。项梁把事情一说,众人都觉得这的确是一个好的时机,大家研究一下,决定假意答应殷通的请求,趁机杀死此人取得其印信,然后号召江东子弟起兵反秦。
计议已定,众人各去准备,屋中只剩下项梁、项羽、范增、虞姬和召平。召平见事情成功,知道陈胜有救了,他很是欣慰,又觉得项羽手下人才济济,比陈胜强的太多,他就知道将来成大事者非项羽莫属。召平看看项梁和项羽,“召平使命已经达成,按理应该向各位告辞了,只是在下还有几句心里话想对各位讲。几人一听,都竖耳倾听。
召平道:“陈王首举义旗,天下群起而响应,按理说他最有希望推翻暴秦。然而他有小功即不进,刚到陈县就自立为王了,让天下人寒心。如今秦军反扑迅猛,我本应该回兵勤王,但以我的本领非章邯之敌手,所以我现在恳请项氏一族,能够收留我留在广陵的五千兵马,也好为他们找到一个明主,为诛灭暴秦出一份力。
项梁、项羽可没想到召平会送这么一份大礼,闻听此言都是欣喜异常,要知道秦国连年征发民伕出徭役或者到边疆戍边,内地青壮男子的数量已经逐年减少了,现在平白无故多出五千生力军,怎能不让项梁、项羽惊喜。
项羽看看召平,“将军把五千之众交予我等,但不知将军如何了局?”
召平笑了笑,“陈王宠信朱房、胡武等小人,葛婴有功却被杀,武臣自立却褒奖,简直是是非不分,忠奸不辨,如此行为岂能成事,我完成使命后就将归隐,从此终老于田园也就是了。”
见召平知时务,懂进退,项梁很是钦佩。按照项羽的意思是想请召平留在乌家堡,但召平却摇首拒绝了,他将兵马驻扎的地址告诉项羽,然后起身告辞,从此再无音讯。
项羽等人开始紧张地准备,那一边殷通也没闲着,他将自己身边亲信的人都召集到一起,向他们问询起兵的意见,这些人都认可殷通的看法,表示愿意追随左右。
过了两天,殷通派人请项梁过去,问他考虑的怎么样了。项梁微笑点首,说他回去跟自己的侄儿项羽说起此事,项羽也表示,愿意追随郡守左右,为您冲锋陷阵。
殷通一听笑得合不拢嘴,说他这边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只是目前还有一个问题,还要请项梁帮忙。
项梁一听,赶忙问是何事。殷通告诉项梁,说会稽城中以桓楚最为勇猛,只是他因为私盗军粮接济困苦的流民,现在已经逃亡在外了,没有人知道他的行踪。他知道项梁的侄儿项羽深受吴中子弟的拥护,因此想请他代为打听一下,看能不能找到桓楚。
项梁点头,说这件事他回去就办,只是还请大人您有个明确的说法,一旦找回桓楚,能不能赦免他的罪过。
殷通大笑,说此时乃是用人之际,一旦我们拥兵自立就已经脱离大秦的管辖了,那桓楚所犯的罪行乃是秦律规定的罪行,现在连我们都不归大秦管了,还理会那些罪行做什么。
项梁也大笑,当即起身告辞,说事不宜迟,他这就回去,让侄儿项羽不管用什么办法,务必要找到桓楚,并将他带到大人您的面前。
殷通和项梁约定三日后见面,项梁告辞出门。回到家中,项梁把众人找来,将与殷通见面的情况对大家讲了一遍。范增想了一想,说既然殷通看重桓楚,我们莫不如顺水推舟,到时候就让桓楚跟随少主一起去见殷通,然后顺势杀之,夺其印绶,号令吴中子弟。
钟离眛一旁提醒,他告诉大家,说殷通这个人平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