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决定去见秦嘉的时候是公元前208年的1月,这一年刘邦已经48岁了。&29378;&20154;&23567;&35828;&32593;&936;&969;&936;&12290;&120;&105;&97;&111;&115;&104;&117;&111;&65287;&107;&114;此时,刘邦探听到秦嘉此时已经回了彭城,不在留县了,于是他离开沛县向彭城进发。
这一天天已近午,刘邦也饿了,带着手下来到路边一处树林休息,让手下到附近取水,就着带来的干粮吃饭。
刘邦不傻,现在兵荒马乱的,万一在路上遇到那股盗匪或者哪一路势力的士卒怎么办,因此他虽然只带了几十骑,但却是优中选优的精兵,何况里面还有夏侯婴、周勃、卢绾和任敖四个死党。至于曹无伤、樊哙、王陵、灌婴等都留在沛县,协助萧何防卫魏国周市。
刘邦现在到哪都带着夏侯婴,就是摆个姿态给萧何看。刘邦估计萧何能看懂,只不过不说罢了。
众人正在饮水吃饭,忽听树林外传来一阵马蹄声。刘邦这些人现在也算久经战阵了,自然能够听出来人数量不少。周勃看看刘邦,意思是突然来了这么多人,要不要准备一下。
刘邦明白周勃的意思,这也是他愿意带周勃出来的原因,这个人遇事非但沉稳,而且做事十分严谨。刘邦点点头,于是夏侯婴和周勃站起身准备去了,卢绾和任敖这两个不怕死的家伙靠近了刘邦,充当他的护卫。
树林外一片嘈杂,跟着就听到有人在呼喊,“一路劳乏,先到这片树林之中歇歇脚吧。”跟着就看到约有三百人的队伍跟着一个人走进了树林。
此时天色正午,树林尽管浓密,但阳光依然能穿透树叶的遮挡,因此刘邦还是能看清来人。但见走在正中的一个人年纪约有三十左右,一身青衣,只是额下没有胡须,显得很是年轻,竟长了一幅妇人的相貌。待近前一些时刘邦眼尖,已经看见这人外表虽然是作年轻公子打扮,但额头却有一丝皱纹,更主要的是,头巾两侧已经能看见几丝白发。
这人来到林中也看到了刘邦一干人等,不由得一愣。刘邦看见这公子模样的人身后的那些侍从,心里有了底,因为那些人行色匆匆,进退之间杂乱无章,虽然人数较自己为多,但一看就是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一旦动起手来,刘邦相信自己这边不会落下风。
这公子看见刘邦拱了拱手,“没想到林中有兄台在歇息,在下唐突冒进,望兄台见谅。”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既然对方有礼,而且看起来也不像是针对自己而来,因此刘邦也很客气,“生逢乱世,都是萍水相逢,哪分什么彼此,请林中歇息。”
这公子进到林中,招呼他的那些手下各自歇息,然后自己拿着一点干粮坐到了刘邦身边。刘邦分了一袋清水给他,笑着道:“我年轻时也曾游走江湖,颇知各地口音,我听兄台讲话应该不是我泗水郡人。”
这公子点头,“兄台说的不错,我确实不是泗水郡人。您既然知晓各地口音,能否听出我是哪里人士呢?”
“你口音中夹杂吴越方言,想来是在那里长时间停留过,不过你本音最纯正的部分却不是吴越之音,而是韩地的口音,公子应该是韩国人。”
这公子想是没有预料到刘邦说来就来,而且一开口就道破了自己的家乡,不由得对刘邦刮目相看。他不知道,刘邦年少时曾经想到信陵君门下做门客,不想信陵君亡故,当时张耳效仿信陵君广纳宾客,刘邦在张耳那呆过一段时日,听惯了南来北往各地的口音,因此对这公子的口音一听就知道出处。
两个人先是礼貌性的寒暄,然后天南海北的聊了起来,竟是越聊越投机。刘邦想不到的是这公子年纪不大,竟然博学多才;这公子想不到的是,刘邦深通人情世故,不管是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竟有说不完的事,若没有丰富的阅历,根本不能如此。
张良有心试探刘邦,当下拱手对刘邦道:“在下最近新读一书,有些地方地方不甚明了,还望你能指教一二。”
刘邦客气了两句,表示愿意洗耳恭听。这公子很是郑重,整整衣冠,然后开口道:“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垂后世。”
刘邦旁边的卢绾、任敖,散在周边警戒的夏侯婴、周勃听到这一大段一个个都目瞪口呆,不知所云。唯有刘邦听完竟面露喜色,他看看这公子,“公子所背不知是什么书,这分明是至理名言呀,‘明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