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斗力,秦军不惧楚军;论军事素养,秦军或许还略胜一筹;论兵力,章邯三十万秦军还远远超过楚军数量。&29378;&20154;&23567;&35828;&65306;&109;&46;&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但“双拳难敌四手”,任凭章邯这方有这么多的优势,但章邯自己却还是架不住楚军这么多名将的群殴,他渐渐抵挡不住。
不能怪章邯,几年后他会意识到,东阿城下他面对的几乎是秦汉时期所有的名将,从这一点来说,章邯虽败犹荣。
章邯当时不这么想,他还想再坚持一下,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又听到身侧连珠炮响,跟着又是一伙凶神恶煞般的家伙围了上来。刘邦手下这些能打的家伙也上来了,曹参是刘邦早期第一名将,夏侯婴、樊哙是不要命的家伙,卢绾、任敖是愣头青,这几位又围住章邯一通打,这次章邯终于挺不住了。
城内的田荣、魏豹一直在城头上看着城外的动向,如今见大局已定,立刻带着城内的守军杀了出来,形成里应外合的态势。
总体上,那个时代的狠角色,诸如项羽、刘邦、田荣等人,都参与了攻打秦军的战役。具体的战斗中,日后被称为项羽手下五大将的龙且、季布、钟离眛、虞子期都参加了战斗,只有英布没来;刘邦手下能打的曹参、樊哙、周勃、夏侯婴也都参战了,只有曹无伤未到。章邯看出来局势已经不利,于是带着兵将向西南方向的濮阳县做战略上的撤退。
请注意,我们这里说的是战略上的撤退,不是军事上的失败,二者有天壤之别。也就是说,在那么多的上将围攻之下,章邯如果想打,还是可以打的,只不过他觉得取胜的机会不大,因此才选择了退却。
当时的楚军和齐军的首脑人物诸如项梁、田荣等却不这么想,在他们的心中,这就是章邯自关中征战以来的第一次败北。出世以来,章邯是连战连捷,死在他手下的反秦的重要人物不计其数,单是战败身亡的就有周文、田臧、李归、邓说、伍徐、蔡赐、张贺、馀樊君、田儋、周市;其它的宋留战败投降被处死,魏咎战败自焚、陈胜战败被叛徒所杀,这些血海深仇也要算到章邯的头上。
关于东阿城下的这次战斗,《史记》中不同的传记都有记载。《高祖本纪》记载:(刘邦)救东阿,破秦军。齐军归,楚独追北;《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与齐田荣、司马龙且军救东阿,大破秦军于东阿;《绛侯周勃世家》记载:(周勃)击秦军东阿下,破之,追至濮阳;《曹相国世家》记载:(曹参)北救阿,击章邯军,陷陈,追至濮阳。
对于反秦的各路诸侯来说,章邯就是暴秦的代名词,他们认为,秦朝之所以还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有章邯在力挺,现在终于打败章邯了,不趁此机会干掉他永除后患,更待何时?于是项梁带着部下会同刘邦一起西进追击章邯。
这个时候,刘邦在从属关系上还属于楚国,因此《高祖本纪》中才说“齐军归,楚独追北。”由此可见,刘邦当时确实是追击章邯去了。那么刘邦追到哪了呢,《绛侯周勃世家》说周勃“追至濮阳”;《曹相国世家》说曹参“陷陈,追至濮阳。”这二人都是刘邦的部下,他们先追到陈县,后追到濮阳,说明刘邦也是这样的进军路线。
现在问题来了,《高祖本纪》中说“齐军归,楚独追北。”由此可见,刘邦、项梁追击章邯的时候,以田荣为首的齐军并没有趁热打铁展开追击行动,而是任由章邯离开。为何他们不追呢?难道田荣不想给他的哥哥田儋报仇雪恨吗?
还有一个问题,前面我们提到过,章邯离开陈县攻打魏国时,陈胜的部将吕臣复夺了陈县。其后陈平奉项梁令往召吕臣,吕臣呢,也承认当初与项羽的承诺,因此交出兵符,算是归顺了项梁。这个时候吕臣还应该在陈县驻守,何以《曹相国世家》还说曹参“陷陈,追至濮阳呢。”
“陷陈”,意味着陈县是在秦军的手上,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从简单的陈县归属问题说起。吕臣交出兵权算是归属了项梁,但项梁很会做人,依然让吕臣带领他的“苍头军”驻扎在陈县。其后章邯兵进栗县,刘邦向项梁求援,等到救援的馀樊君兵败身亡,陈县已经是孤立无援了。项梁知道陈县此时已经很难守住了,于是就让吕臣主动撤出陈县,带领他的部下现行返回江东。@!
吕臣一走,秦军当然兵进陈县,这就是后来刘邦和部下“陷陈”的由来。
那么田荣战败章邯为何不追呢?这倒不是田荣不想追,而是此时他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原来齐国后院失火了。
田儋领兵救魏,其后兵败战死,在临淄的田假听说了这个消息,他以国不可一日无君,而自己又根正苗红为由,竟然有样学样,在临淄自立为齐王,同时以自己的宗族兄弟田角为丞相,田间为将军,宣布正版的齐国复国了。
章邯围困东阿城,田荣当然听不到任何动静,现在不一样了,秦军败逃,田荣立刻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