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歇成为了新的赵王,他当然知道自己的王位是怎么来的,于是封张耳为卿相,总览赵国军政大权,陈余则被封为将军。此时陈余正在常山一带收复原来的赵地,他原本以为自己和张耳功劳差不多,就算张耳为左丞相,自己最起码也会弄个右丞相干干,结果自己只被封个将军,一切军政大权尽归张耳之手,二人的差距陡然被拉开,这让陈余很是不满。他知道赵歇不过是个傀儡,这一切都是张耳暗中操纵的,看来张耳摆明了是要算计我。陈余知道张耳手下门客众多,自己的实力不如张耳,因此他暂且忍下这口气,表面装作很顺从的样子,实际呆在常山不回去了。
常山同代地一样,虽然名义上都属于赵国,但实际上却类似于自治的地区,这都是太行山脉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常山指的是今天的河北省正定县东北的古北岳恒山,文献一般记载都认为北岳在真定。《史记赵世家》中记载:赵简子乃告诸子曰:“吾藏宝符於常山上,先得者赏。”诸子驰之常山上,求,无所得。无恤还,曰:“已得符矣。”简子曰:“奏之。”无恤曰:“从常山上临代,代可取也。”
史书记载的很简单,也很直白,大意就是赵氏的先祖赵简子有一次告诉自己的儿子们,说我在常山上藏了一块宝符,你们去找吧,谁先找到我有重赏。他的这些儿子就去了,结果找了一大圈也没找到什么。赵简子很失望,结果他最小的儿子赵无恤回来了,说老爸我已经找到您说的宝符了。他的这些哥哥都很吃惊,也不大相信。赵简子说你既然找到了那就说说吧。赵无恤回答,说我站在常山上观察,发现对面就是代地,我们只要越过常山,代地就能取下来了。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来,代地与常山其实是挨着的,中间只不过隔了一座常山而已。
赵简子是赵氏宗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氏孤儿”事件中孤儿赵武的孙子。赵氏传到赵简子这一代,势力已经非常大了,但他却有一块心病,那就是未来的继承人问题。赵简子有很多儿子,赵无恤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也是地位最卑微的一个,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母亲只是赵简子的从妾,又是翟人之女。
从妾,就是权贵在行军途中或是游玩途中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临时找的女子。想来赵无恤的母亲是赵简子征讨翟地时找的人,因为翟地当时还属于犬戎之类的少数民族。这女子有了赵简子的骨肉,赵简子自然就不能始乱终弃,于是把他们母子接纳了。不过由于身份地位的问题,赵无恤很不得宠,在他小时候,甚至连他的亲生父亲赵简子也看不上他。尽管看不上,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因此赵无恤和他的那些哥哥们一样,都要接受教育。*&)
赵简子十分注重对儿子们的教育和培养,曾将训诫之辞刻在若干竹板上,分授诸子,要求他们认真习读,领悟其要旨。赵简子还告诉他们,说我三年后要对你们逐一进行考查。他的这些儿子一开始还不错,都很认真读书,但时间一长发现父亲不管他们,就开始懈怠了。反正三年时间很长的,到时候再说吧。其实这是赵简子故意如此,以此来观察这些孩子的品性以及自我约束的能力。三年转眼就到了,赵简子如约考察自己儿子的学识,结果发现他的这些儿子们,甚至包括嫡长子的赵伯鲁,根本背诵不出训诫之辞,有的甚至连竹板都不知道遗失在何处了。赵简子逐一问过都很失望,等轮到赵无恤的时候几乎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不想这赵无恤让赵简子大吃一惊,他非但对竹板上的训诫背诵如流,而且还有自己的见解。如获至宝,但他还是不放心,因此让赵无恤交出竹板。赵无恤从怀中取出竹板交给赵简子,赵简子见赵无恤将竹板时刻携藏于身,心中已很高兴,待见到竹板时更加动容。原来赵无恤每日背诵训诫之辞,竹板寒暑不离其身,汗液已经将竹板浸润的光泽无比。遇到不同的理解,赵无恤还将自己的想法刻在竹板背面,整块竹板已经密密麻麻全是文字。
赵简子很受感动,他遣散自己的儿子们,然后把家臣姑布子卿找来了。这个人很有本事,深得赵简子的信任,且精通相人之术。赵简子把方才的事说了,问姑布子卿有什么意见。姑布子卿回答,说君上的这些公子我都见过,以我的观察您的这些儿子都是纨绔子弟,应该没有出息,只有您的小儿子赵无恤,从小就敏而好学,又胆识过人,我看将来能继承赵氏基业的也只有他了。若是换做旁人,估计用不了几年,赵氏基业就会垮掉。
赵简子深知姑布子卿之能,对他的话深信不疑,从此后他对赵无恤另眼相看。过了几年,他的儿子们长大了,加上他当时刚好想要讨伐代国,进一步扩张赵氏家族的地盘,于是才有了上述的藏宝故事。听完赵无恤的回答,想起姑布子卿的话,赵简子做出决定,为了赵氏宗族的长远发展,废掉原来的世子赵伯鲁,打破立嫡不立庶的常规,将赵无恤立为赵氏世子。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