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冒死向陛下呈奏。&29378;&20154;&23567;&35828;&65306;&109;&46;&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臣二人奉诏至关东,查三川郡守李由并无通寇之事。雍丘一战,李由将军血染战衣,为国捐躯时仍手握短矛,怒目圆瞪,其心可闵,忠烈可嘉,就连贼寇亦为将军动容。”王明、陈宗正拜伏在胡亥面前,泪流不止。
其实胡亥已经看过王明、陈宗正二人联合写的奏章了,只不过现在听二人亲口叙述,整件事情显得更加生动。
胡亥不是个糊涂人,否则以李斯识人之能,当初也不会选择他做皇帝。综合实力上,胡亥的确不如公子扶苏那么优秀,但在某些方面胡亥也有可取之处。现在胡亥听完二人的叙述面上也不禁动容,他看着跪在丹阶下的王明与陈宗正,“依卿家说来,李由对我大秦是忠心耿耿,并无通敌之嫌了。”
“陛下。”王明此时已经泣不成声了。他往前跪爬了两步,“章邯将军兵出函谷关,李由将军与他密切配合,在敖仓击溃吴广所部,斩杀贼寇田臧,荥阳城下杀了李归,半日之内破了陈胜部将邓说与伍徐,进逼陈县灭了张楚政权。倘若李由将军有通敌行为,他能如此做吗。其后李由将军回守荥阳,见章邯一败于东阿,再败于濮阳,他因此离开荥阳冒死突进,准备在雍丘斩杀贼寇刘邦、项羽。李由将军为了什么,还不是想减轻章邯所部的压力,以分敌军之势。如果李由将军通敌,他又怎会甘冒风险狙击敌寇呢。”
王明讲完,陈宗正抹了一把泪水继续道:“陛下,陛下可知李由将军突击雍丘准备杀谁吗?是刘邦和项羽。刘邦还好说,项羽的名字陛下想必不陌生吧。”
“是不是乌家堡项少龙的儿子,帮助先帝平定了闽越的那个人。”
“陛下英明。”陈宗正点头,“项羽就是项少龙的儿子。丞相李斯与乌家堡项少龙是什么关系想必陛下很清楚,而今李由将军不念旧情,领兵突袭项羽,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在李由将军的心中,大秦的基业才是第一位的,他远远大于李家和乌家堡的交情,如此忠臣良将又岂能通敌卖国呢。”
胡亥点点头,“依二位卿家之言,李由将军忠义为国,他是为国捐躯了。”
王明叩首,“陛下,李由将军奋勇杀敌是臣亲眼所见,将军身死之时臣也在一边,李由将军是被刘邦手下曹参所杀,其身边家将也全部罹难。”
“既然是你们亲眼所见,为何贼兵不杀你们?”
陈宗正接话,“陛下,雍丘城破之日我与王大人被楚军项羽所擒,我二人以为必死无疑,但项羽目睹李由将军惨烈之状,被将军忠勇不屈的行为所感动,加上我二人是文官,对楚军并无威胁,因此项羽把我二人放了。非但如此,项羽还派人替李由将军收尸,并把李由将军的尸体送回其老家上蔡安葬了。”
胡亥点点头,“二位卿家这几个月来劳苦功高,甚为辛苦,这就回去安歇吧。”
二人还想说点什么,胡亥摆摆手,示意二人不要再说了,赶快退下。王明、陈宗正看看四周不敢再言,当即起身告退。
胡亥看着二人,“此事二位卿家不可再与别人谈起,切记。”@!
“臣遵旨。”二人也担心皇帝身边耳目众多,不敢多讲,出宫而去。
胡亥让身边的人回避,又将王明、陈宗正的奏章看了一遍,一个人在甘泉宫中来回地踱步。事情很明显,如果王明、陈宗正说的是真的,李由没有通敌卖国,与贼寇勾结想要谋反的行为,那之前处决李斯的证据就是假的。换句话说,李氏父子都是大秦的忠臣,处决李斯本身即是错误的决定。如果这件事错了,那就说明整件事的始作俑者,也就是现在的丞相赵高是错的。明知是错的,那么赵高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胡亥想到这里心咯噔一下,有一种细思则恐的感觉。
胡亥意识到问题的不寻常,他想找个人商量一下,可心中思来想去他才发现,原来自己身边居然没有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他原来最信任的就是他的师傅赵高,是他教自己律法,扶自己上位,帮自己执政,替自己除去政敌,可直到现在他才发现,好像就是这个人把事情搞复杂了,让他分不清忠奸,辨不清是非,就连找个人商量都无从选择,满朝文武几乎都是他安插的人了。蒙氏兄弟死了,冯去疾、冯劫死了,胡亥回想一下发现,好像这些人死后天下才乱了起来,现在李氏父子也死了,天下已经乱的不可收拾了。
胡亥继续思索,是赵高让自己替换大批郡县官吏的,在那之后各地方政局开始不稳;是赵高让自己杀兄弟姊妹,骨肉至亲的,现在自己想找个人说话也没有;也是赵高一口咬定李斯谋反的,现在王明、陈宗正亲眼所见李由宁愿战死也不通敌,究竟谁对谁错,为什么一旦赵高开始做事,事情总是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呢。
胡亥停住脚步,看着书案上的奏章,仿佛在看一件奇怪的东西,又仿佛看见了李由在雍丘城内浴血拼杀,最后浑身是血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