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斩杀了三川郡守李由,成就了他刘邦手下第一勇将的威名,对于这一点,樊哙、夏侯婴、任敖、卢绾等并无异议,毕竟他们是好朋友,谁有了这个威名,也都是他们的光荣。&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刘邦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要树立曹参的权威,便于以后他能更好的行事。
斩杀李由也让曹参很兴奋,毕竟李由是大秦名将,尽管曹参知道李由死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战斗能力了,但谁会在意这些呢,人们看中的就是结果,而不是其中的过程。
既然雍丘已经取过来了,曹参建议刘邦立刻出兵取外黄。为什么要取外黄,因为外黄是大梁城的门户,现在刘邦沛县外围的据点只剩定陶、外黄这几个地方没有夺过来了,只要将外黄拿下,魏国原来的都城大梁城就暴露在刘邦的面前,倘若在攻下大梁城,整个魏国的地盘就差不多都属于刘邦了。
刘邦心里也很清楚,当初楚军追击章邯至濮阳的时候,魏国那位公子魏豹领兵离开了,说是要联络魏国残余势力图谋再次恢复魏国。你恢复魏国我怎么办,地方就那些,有你的注定就是少我的,因此刘邦明白曹参的意图。而这也是刘邦想要的,我把斩杀李由那么大的功劳和名声都给了你,你也应该回报我,而曹参的战略眼光就是刘邦看中的。
刘邦二话没说,立刻领兵直奔外黄。外黄这个地方大家应该不陌生,他就是张耳从大梁城跑出来逃难的地方,也是张耳夫人的家乡。或许是刘邦连日猛攻雍丘让部下将士过于劳累的缘故,也或许是外黄守将亦是一位史上无名的高人,总之是曹参尽管很努力,但是外黄却没有取下来。当然,项羽还是一如既往的跟随在侧,但却没有出手,他总不能立刻指挥李由手下的兵将去攻打另外的秦军,他需要整编这支队伍。
外黄没有取下不过是一点瑕疵,斩杀大秦名将李由的功劳才是完美的,曹参的名声立刻就传到了定陶的项梁耳中。
项梁在濮阳分兵,留范增与司马欣、董翳对峙,自己带着诸将赶来定陶牵制章邯,为刘邦、项羽创造行动的空间。这一招果然见效,章邯赶到定陶后不敢再轻举妄动了,一旦解救不了雍丘被困的李由,自己就会和他一样被楚军层层包围,到那时候情况将更加危急。
章邯留在定陶按兵不动,项梁也在城外扎下营寨,双方都有些顾忌。章邯顾忌的是自己坐守定陶看起来两面皆可兼顾,实则他心里很清楚,这样的情况其实两面都兼顾不到,不管是濮阳还是雍丘哪面失守,取胜的楚军都会赶来定陶,到时候这里就是第二个雍丘,因为周围的地盘都已经不归大秦统治了,自己反而成为了孤军。项梁顾忌的是,项羽离开后手下众将虽多,但若论武力却无一人是章邯的对手,真要是打起来,自己恐怕也占不到便宜。
双方都在等待,不过结果却是章邯苦涩而项梁开心。雍丘城破,李由战死,毫无疑问,楚军随后就会感到定陶,自己的压力也更大了。章邯愁肠百结,自兵出函谷关以来,这还是他第一次面对这么危险的局面。东阿城下不过是敌将众多,自己主动后撤的结果。濮阳城下,不过是防线还没稳固,自己再次示弱的表现。但现在不同,一但楚军四面合围,自己还真就危险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好消息意外的传来,刘邦居然让外黄的守军给挡住了。章邯大喜,这可是他没想到的,他还以为雍丘失守刘邦、项羽就会长驱直入呢。章邯敏锐的意识到,外黄守军的行动为自己赢得了时间,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只要能赶在刘邦、项羽回兵定陶前击败项梁,一切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项梁开心,作为楚军的总指挥,他为部下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战果而感到十分骄傲。李由是谁,那可是嬴政钦点的大将,是威慑东方六国的一头猛虎,也是拱卫咸阳的第一道门户。别人不知道,项梁可是知道,当初他在咸阳的时候就听说过李由的威名。当然,那时候的李由还是比较年轻的,但已经崭露头角,就连嬴政都对其另眼相看,青睐有加。当时大秦将星云集,选择三川郡守的时候没有几个人会想到李由,结果嬴政钦点了他,这固然是给足了李斯面子,但最重要的还是看重李由自身的才华与本领。李由也果然没有辜负众望,他一人独掌三川郡军政大权,治理三川郡多年,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民生都可圈可点,让嬴政和朝中重臣是无话可说,无可挑剔。
三川郡是什么地方,他原本属于韩国,自秦国最先灭了韩国后,就把这块土地命名为三川郡。李信领兵伐楚前韩地出现过一次暴动,自李由就任以来,这里就在没有发生过反抗大秦统治的事,即便其余各国纷纷复立,但韩地却始终如一,风平浪静。尽管表面的安稳掩盖不住底下的暗流涌动,可不管怎样,李由毕竟没有让这块土地倾覆,作为封疆大吏,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这就是他最大的功劳。
而今这位大秦的名将命丧雍丘,而且是被楚军斩杀的,项梁一想到这就会得意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