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是个聪明人。&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936;&969;&936;&12290;&120;&105;&97;&111;&115;&104;&117;&111;&65287;&107;&114;昔日信陵君魏无忌受魏王猜忌,到了太子增继位魏王,终于对信陵君动手,其门下门客除了逃散的之外多有损伤。张耳是魏国人,亦是信陵君的门客,结果他毫发无伤。其后张耳以信陵君为榜样,自己开始招揽门客,当时魏国对招揽门客的事颇有反感,结果魏王对此事置之不理,可见张耳擅于利用手腕。现在张耳听说王离、章邯两路来攻赵国,他立刻意识到,凭自己的实力根本打不过这两位,邯郸尽管没有毁于战火,但也很难守住,他和门客一商量,决定弃守邯郸,全力防御北边更为坚固的巨鹿城。
赵王赵歇倒是没什么意见,反正他也左右不了局势,于是张耳带着赵歇连夜离开邯郸逃奔巨鹿。
逃奔的过程中张耳也没闲着,他一方面派人通知驻守代地的儿子张敖,以及正在常山的陈余,同时派使者向楚国、齐国、燕国求救。理由很简单,也是亘古不变的弱者的套路,唇亡齿寒呀。不救我我自然会死,但是章邯灭了我,你们一样会死。至于魏国和韩国张耳没有派人,一是这两国还在秦军的敌占区活动,来不及救援自己;二是他们的实力太过于弱小,找他们也没用。
张耳到了巨鹿几乎动员了赵国全部的力量,在短时间内就构筑起了防御工事。不多久他就得到消息,说章邯已经兵进邯郸城。张耳心中很是惊惧,但为了稳定军心,还得故作镇静。只是他也没镇静几天,三日后,秦军的旗号就出现在了巨鹿城的北郊。
张耳听说秦军到了赶忙登城一望,这一望可吓了他一跳。他自从在陈县投奔陈胜后,又跟着武臣北渡黄河进入赵国,也算是跟秦军打了不少的阵仗,除了章邯的秦军他感觉有点害怕之外,对其余的秦军并没有多少畏惧之感。但这一次不一样,他就觉得这支秦军与以往看到的秦军截然不同。这种不同不是体现在旗号、军阵上面,而是体现在整支队伍的气质上面。远远望去,张耳就发现这支秦军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自信,那是他们南征北战未遇敌手的成果转化来的。这支队伍击败过赵国的强攻硬弩,让赵国将士弓马冠绝天下的传说跌落神坛;这支队伍击败过魏国的武卒,让魏国士卒陆战天下无敌的神话变成笑柄;这支队伍平定过代地,让幻想赵国复立的赵王嘉心灰意冷;这支队伍打败过燕军,让太子丹负隅顽抗的想法彻底崩溃;这支队伍战胜过楚军,席卷荆楚大地让对手望风披靡;这支队伍到最后不战而胜,偌大的齐国举国上下无一敢战。这支队伍最大的功绩就是战胜过匈奴骑兵,追击匈奴七百里,让富庶的内蒙古河套地区并入大秦治下,才有了今天的呼和浩特。张耳一瞬间就明白了,这不是普通的秦军,他们就是当年跟随王翦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那五万铁骑。
五万铁骑是总称,当年跟随王翦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的那些人已经老去。和乌家堡一样,王翦的五万铁骑也是传承的第二代。尽管如此,他们依然继承了第一代优良的传统,其战斗力也不是寻常军队能够比拟的。不过有一点张耳不知道,他看到的军队并不全是王翦麾下那五万铁骑,走在队伍最前列的确确实实是只隶属于王翦的部下,但他们不过才一万人,后面的都是驻守长城防线的其它秦军。
张耳哪里知道这里的玄妙,他站在城头望着无边无沿,接地连天的秦军,就觉得双腿突突乱颤。现在他终于明白,何以王翦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谁拥有了这样的精锐之师,都会横扫天下。
此时,又有消息传来,说章邯部下已经攻取邯郸,并且章邯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迁邯郸城内所有的百姓到河内郡居住,然后将邯郸城内所有的建筑物全部摧毁荡平。毫无疑问,章邯采取的是坚壁清野的策略,我将你所有可以倚仗的东西都给你毁了,就算日后你重新返回邯郸,这里也毫无利用之处。
邯郸是赵国的国都,这里有多少繁华。秦灭六国,嬴政都没有动邯郸分毫,不想今日却被章邯搞成一片瓦砾,多年心血毁于一旦。
听到这个消息张耳痛心不已,不过他也知道,章邯这么做对自己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赢得了最后的一点时间,毕竟章邯迁百姓,毁城廓还需要一些时日,而这点时间或许就能决定自己的生死。
张耳盼着各路援军的快些到来,他知道,倘若援军赶在章邯围困巨鹿之前来到,大家齐心协力击败王离,赵国或许还有救,一旦章邯和王离汇合,赵国根本坚持不住,势必亡国。
苍天不负有心人,张耳终于等来了援军,而且这两路兵马还都是赵国的军队,一个是张敖,一个是陈余。张敖是张耳的儿子,他奉命在代地驻守,顺道监视呆在常山的陈余。别看张敖年纪小,却有自己的封号,当初陈胜为了安抚张耳的心,在武臣自立为赵王的时候,曾经封张敖为“成都君。”
张敖接到了父亲张耳被困巨鹿城的消息,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