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走向是至西向东,因此下游决口大都发生在东侧,而清河由于位于大河故渎的西面,所以不再受黄河决口的影响,加上它河水变清,泥沙消失,几乎不存在淤积,所以不在发生改道。此后清河继续沿袭禹贡大河的故道,受纳了禹贡大河的所有支流,向北与洹水和漳水交汇后奔腾入海。
“三户津”的确切位置史学界早期有争论,不过现在基本达成一致,一般都倾向于是在安阳县安丰乡渔洋村北的漳河上。按郦道元所著的《水经》记载:“漳水又东,迳三户峡,为三户津。”一般认为两高山之间才为“峡”,而渔洋村处的漳水河道仅一面有高地,从概念上说不能称之为“峡”,这也是史学界对“三户津”这个地方的位置有争议的原因。其实这是大家调入文字陷阱产生的歧义,实际上“峡”字尚有“狭窄”之义,郦道元在他的《水经》一书中就有这样的用法,“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这里的“三户峡”指的就是台地下相对狭窄的河道,船行至此,可见迎面高崖,河面又骤然收窄,给人感觉与寻常峡谷无异。等到船只过了台地,水面又顿时豁然开阔,有换了人间之感。正是有这样的感觉,所以三户峡的说法是可信的,而过了台地就是渡口“三户津”。
三户是地名,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的张晏在为《汉书》所作的注释中说,“三户,在梁淇西南。”这里的“梁淇”指的是今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武城遗址”,而渔洋村北的漳河渡口正位于其西南方向约八公里外的地方。讲武城遗址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城南漳河北岸讲武城村。讲武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后,经常在这里活动,把此地作为培养手下武将的基地,亲自演讲军事战术,讲武城之名就由此而来。
仔细观察此处地理环境就可以看到,湍急而来的漳水在此遇到了一个坚硬的台地,从而发生了一个近乎90度的转向,河水方向由东南突然转向东北。受台地约束,这里的水面骤然变窄,并且转弯后水流的冲击力也被消解,出现了一段水面较窄,流速较慢的河道。由于水流无力,所以向前奔流约三里左右,河水又转了一个近乎90度的弯,将河道又恢复过来,水面也由此骤然变阔,向东南方向而去,这样在台地的北面,两弯之间就自然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渡口。
这些地理位置和山川河流非常重要,章邯作为大秦最后的名将不可能不知道灭赵的重要性,因此他才在接到王离约定夹攻赵国的书信后立刻掉头北上。章邯心中也清楚定陶一战后楚国元气大伤,只要自己进兵有较大的把握可以灭掉楚国,但他心中也确实担心燕赵的张耳、陈余等趁势从广阳道进兵,截断自己的后路。与其冒那样的风险,不如稳妥为上,与王离先灭赵国,复制嬴政当年灭六国的套路。现在各国援军已经赶来增援赵国,想必他们也意识到前车之鉴不能重演,既然如此,只要在巨鹿城下歼灭各国援军,就相当于提前灭掉六国,因此章邯很是慎重,这才精心挑选了棘原这个地方作为自己的大本营。那么棘原的位置到底有多重要呢?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