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刘邦考虑得很全面,这一点连曹参也深感佩服。刘邦告诉曹参,回去后对众将随便编个理由,但绝不能将实情告诉他们,以免消息传播出去与自己不利。曹参受命,回去后对樊哙等只说刘邦为了报复秦军,这才决开河津渡口。樊哙等都是粗人,听到这个理由不但没起疑心,反而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于是拔营起寨,径向昌邑而来。*&)
昌邑隶属于今天的山东省潍坊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按照大禹关于天下九州的划分,昌邑属于青州。《史记?夏本纪》记载:海、岱惟青州。就是说从泰山以东到大海的广阔区域是青州。
昌邑春秋时属于纪国,公元前690年齐国将纪国灭亡,在此地设置宫殿,做为齐国的别都,也就是第二个首都的意思。秦嬴政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在昌邑置县,隶属于齐郡。
昌邑以巨野泽作为天然屏障,虽然四通八达,但却易守难攻。此外这里是齐郡、琅琊郡和巨鹿郡的交界地带,因此秦军在这里屯有重兵。
刘邦带着兵马沿巨野泽边缘迂回前行,逐渐接近了昌邑。巨野泽纵横八百里,水波连天,一望无际,微风吹过,沙洲上的芦苇随风摇摆,眼前好一幅图画。
望着这秀丽的景色,刘邦也很高兴,他正欣赏眼前美景,中军官向他禀告,说有西河故交前来拜访。
刘邦看看身旁的曹参,一时间有些怀疑自己听错了。自己家乡在沛县,结识的都是沛县的人,在印象中与西河一带的人没有什么来往,怎么今天会突然有人来见自己呢。
刘邦的底曹参最清楚,他也有些纳闷,不过他提醒刘邦,说沛县离西河不远,当初儒家大儒子夏曾在西河讲学,是不是有什么儒家弟子留在那,与您有过来往,时日一长就忘了。
刘邦也想过这种可能,不过他心里已经把这些都想了一遍了,还是想不出有什么人是自己认识的。可人家既然不能来了,又口口声称是自己的故交,想来也不能说谎。刘邦想到这让将士继续赶路,自己则将马立在一旁,让中军官带人来见。
不多时,中军官陪着一人向刘邦走来。刘邦起初以为来人应该是什么儒生,他讨厌的就是这种人,觉得他们整天引经据典,摘抄文句,满身酸臭腐儒,不是安邦定国之人,因此不愿与他们接近。可此人不同,虽然是常人身高但身形魁梧,一张方脸上五官纠结,大嘴凸显,嘴角带着几丝横肉,有一种狰狞的感觉。这人穿着一身粗布的衣服,高挽裤管,赤着脚,腰上随便用布条当丝绦,左手持斗笠,就是一副渔家人的打扮。
你还别说,越是这样的人,刘邦还越喜欢。他看来人走进,当即翻身下马,往前迎了几步。“在下即是刘邦,听闻阁下要见我,敢问所为何事。”刘邦说着,还对来人拱了拱手,算是见礼。
来人上下打量刘邦几眼,先是点点头,随后拱手还礼,“沛公怎么连故人都忘记了吗。”
其实刘邦一直再看他,非但刘邦在看,曹参也在看,如果认识这个人就算刘邦不应声,曹参一旁也会提醒。可现在就连曹参也没动静,说明对眼前这人确实很陌生。不过刘邦为人豁达大度,除了干过沛县的亭长,平常行事接近于无赖,因此不管什么人都有一套应付的办法。此刻见眼前这人虽然衣着简谱,但行事干练,颇有江湖豪侠之风,因此也不怠慢,当即呵呵一笑,“刘邦知道兄台是西河人,与我沛县毗邻,只是一时之间有些生疏,兄台莫怪。”
刘邦的话看似客气,实则就是说我确实不认识你。不过那人听完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点点头,“陈王起事后天下到处刀兵,听闻沛公这些时日也是东征西讨,战事不断,一时之间有些疏漏也在所难免。”
刘邦一听差点笑了,心说这个人够可以的,我说不认识他,他说我只是一时忘了,此人行事倒有几分我的影子,看来也是一个脸皮厚的人。刘邦再次拱手,“兄台之言是矣,敢问兄台高姓大名。”你说对了,我认识你不过确实忘了,你再说一遍你是谁吧。
来人呵呵一笑,“沛公可还记得您派遣宋留联络田横一事乎?”
刘邦脑子里飞速旋转,可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干过这事。一旁的曹参听到此言倒是想起一个人,“壮士口中宋留莫不是咸阳受刑之人吗。”
来人叹了口气,“正是此人,想不到他从我这离开后又投到陈王帐下,听说也曾领兵略地,并且还逼近武关,想不到最后被车裂而死,实在是可惜。”
刘邦和曹参都是脑子转得快的人,宋留是陈胜的部将,从来没有跟过刘邦,但听完这番话二人此时已经猜到,这宋留想必曾经奉命到齐国联络田横,以至于和眼前这人有过交集,只是不知道宋留是怎么说的,让这人误以为宋留是刘邦手下。
陈胜当初起兵连战连捷,派遣手下众将分兵略地,这才有赵、魏、燕三国相继复立的事。田横是齐国王室后裔,又是墨家弟子,在齐国很有势力,陈胜联络他准备复立齐国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宋留被车裂而亡的事刘邦是知道的,此刻他故作沉痛之状,对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