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不是苏角的对手,他带领的赵军被长时间的围困,无论是精神上还是体力上都消耗很大,遇到苏角的精锐秦军是根本无法抵挡的。&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但赵军弓马之强冠绝天下的名号也不是白给的,一如当年的长平之战,强如白起这等绝世名将,击败赵括带领的三十万赵军,自身也损失二十三万士卒,可见赵军战斗力之强。
张耳打不过苏角,但至少迟滞了苏角进兵的速度,这一点太关键了,他为楚军取得最终的胜利赢得了一点时间。这点时间不是说留给项羽,此时的他已经无暇顾及自己的后方了,而是另一支楚军主力,英布和蒲田。
英布和蒲田得到项羽的军令即刻从威县起兵,不过二人在起兵之前还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把威县渡口给决开了,引漳河之水将威县通往王离大营的运粮甬道给淹了,算是彻底断了王离的后路。当然,如果日后秦军复夺威县还是可以重新修复渡口的,只是毁起来容易,修起来难,这需要耗费时日,至少眼前王离大军是别指望通过这条道路运粮了。做完这件事,英布和蒲田再一次向章邯的运粮甬道发起了攻击。
史记在记载这次战役时有如下的话:“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现在大家读这句话会觉得很平常,其实这里面说的是两件事,只不过因为都是巨鹿之战的一部分,所以司马迁将他们写在了一起。
“与秦军遇,九战”说的是项羽,他为了完成预定的计划,让各路诸侯联军能够成功包围王离军团,率领楚军通过主动进攻的方式,向赶来增援的章邯军团展开了攻击。楚军的行动绝对是大无畏的以少击众,而且是以必死的决心发起的冲锋,其勇气固然可嘉,但也冒着很大的风险,如果不能完成自身肩负的使命,辜负了重托,无异于是战场的罪人,会祸及所有参与援助赵国的联军。就如陈余当初对张魇、陈泽二人所说的那样,“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陈余显然对此有深刻的认识,我不是怕死不勇敢,而是纵然死了也完不成任务,解决不了问题,那我这么做就毫无意义了。
陈余做不到的,不见的别人就做不到,英布和蒲田带领的百越军就成功的完成了任务,他们既能勇敢的以少击众,又能机智的以少败众,最终实现了前面那句话后半部分的目标,“绝其甬道”,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各路联军心服口服。《史记?英布列传》记载:“诸侯兵皆以服属楚者,以布数以少败众也。”可以想见,当项羽和章邯围绕救援和阻敌增援打的难分胜负之时,英布“绝其甬道”的行动对于双方来说,起到了决定胜负的作用。
有的人或许不理解,认为英布第一次破坏运粮甬道时章邯已经派兵增援并进行防御了,何以英布还能轻易绝其甬道呢?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章邯在巨鹿城下的甬道并非只有一处,英布第一次攻击的其实是章邯向王离军团运粮的甬道,主要的目的是骚扰并切断章邯军团向王离军团的粮草供应。而这一次英布更狠,直接对棘原向章邯军团运粮的甬道下手,他不是断王离军团的后路,而是断了章邯大军的命脉。章邯大军二十万,部分留守棘原防御,部分运粮,还有一部分在给王离军团运粮甬道防御,剩下的就留守在巨鹿城南大营,而棘原向章邯大营运粮的甬道反而成了防守最薄弱的地方。或许有的人认为秦军运粮不可能没有士卒防御,但是请不要忘记,项羽部将司马卯一直在黄河沿岸活动,尽管因为皇欣和武满带领魏军撤离,转而支援刘邦攻打昌邑去了,但司马卯却一直没走,他成功吸引了秦军的注意力,对英布却没有在意。
留守棘原的秦军为了看家不敢出来,运粮甬道上的秦军被司马卯吸引了注意力,而巨鹿城南大营的司马欣和董翳则带领所有兵马增援章邯去了,英布如入无人之境,将棘原通往章邯大营的运粮甬道给彻底破坏了。
项羽破釜沉舟到与秦军决战不是一天完成的,而是前后用了三天。在这三天里,楚军与秦军一共决战了九次,而这三天也正是英布完成决渡口,破甬道的时间。随后英布回军,准备与项羽一起夹击章邯,结果刚巧遇到了苏角。
苏角击败了张耳的赵军,他正想领兵向前突进,不想遇到了英布。英布手下的百越军可不是张耳能比,尽管苏角所部皆是秦军精锐,但英布兵马却是不惧,双方又战斗在一起。
苏角兵马来自防御匈奴的长城防线,习惯了塞外一望无际的野战环境,但在巨鹿城下这种森林密布、水泽众多的环境下却很难施展,而英布的百越军却对这种丛林环境十分适应,因此尽管英布所部大都是步卒,却与苏角的骑兵部队打个难解难分。
双方混战不分胜负,苏角可挡不住英布与蒲田的二人夹击。英布当世猛将,后人认为在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中,论武艺英布排名第二,仅次于龙且,后面才是季布、钟离昧和虞子期。苏角是边关大将,与英布正是好对手,但蒲田武功亦自不弱,二人双战苏角,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