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熊的地位是很尴尬的,他不像李由,是名正言顺的三川郡守,可以堂而皇之的以防御辖区为理由出兵。&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杨熊也不像章邯,是皇帝亲自任命的平叛大将军,无论从军需给养还是粮草辎重以及锣鼓帐篷,枪矛器械等都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杨熊的出兵既没有皇帝的授命,也没有明确的身份,就是如同当初从长城防线回撤一样,是赵高玩弄权术的结果。关东反秦势力如火如荼,各地大片土地沦丧,到处都是求救的奏章,赵高无奈之下才把杨熊派出来,名义上还是协助李由守御荥阳。
荥阳是秦国的门户,荥阳一丢,反秦势力将直面函谷关,因此这个地方就是关中重要的防线。杨熊赶上了好时候,他领兵出来的时间段刚好是周文撇下荥阳兵进函谷关的时候,二人并没有发生交集。周文大军逼近咸阳城,二世皇帝胡亥无奈,启用章邯为将,组织骊山刑徒以及工匠等拼凑起一支三十万的大军,以此抵御反秦大军。
章邯对付周文等人还是很有办法的,他连战连胜,一战就将周文赶出函谷关,二战就在曹阳歼灭周文大部分军队,三战在渑池逼得周文自杀。章邯获胜间接帮了杨熊的忙,他得知章邯兵出函谷关的消息即刻回军,帮助章邯打败田臧,彻底解除了荥阳的危机,然后又击败李归,复夺荥阳,算是扫清了荥阳附近反秦势力。
由于没有授命,章邯也不能直接指挥杨熊,只得让杨熊利用敖仓的粮食自主进兵。杨熊带五万兵马回防咸阳,其中的两万交给李由防御荥阳,自己就剩三万兵马,力量很单薄。杨熊本想进兵泗水一带,结果刘邦在沛县起兵,然后四处征讨,进而因为丰邑的关系和魏国周市交兵。杨雄心想既然两路反贼相互打起来了,自己就没有必要参与了。也是他改换路线,准备沿黄河而行向赵地前进。不想陈胜先人一步,派武臣和张耳、陈余从白马津渡口渡黄河,倚仗张耳、陈余的威名,以及蒯彻的三寸不烂之舌,加上赵地原有浓郁的抗秦基础,武臣仅凭三千人就平定了赵地,进而自立为赵王,手下兵马几十万。杨熊一想,凭我这三万兵马与几十万赵军硬磕,自己一定死的很惨,于是这条路线他也放弃了。剩下的就是向南了,但这条路线是章邯和李由的进兵路线,二人一路攻城拔寨,相继击败伍许、邓说,斩蔡赐、降宋留,收复南阳郡,进而逼迫陈胜逃亡,杨熊再去也没有什么意义。若是再往南倒是可以,可除了路途遥远之外,章邯副将司马橺此时也已经分道而进,沿淮河南下,结果搞了半天,杨熊这一路反倒没有什么作战任务了。
杨熊其人在史书上出现的次数不多,偶尔的几次出场记载的也不详细,算是给其他人做陪衬了,因此给人的感觉好像此人没有多大的本事。其实这是大家的误解,从各种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看,杨熊这个人还是很有战略头脑的。第一,杨熊首先是与父亲杨端和驻守肖关的,在北击匈奴的战役中,杨端和其实是驻守大本营,真正的行动者是杨熊以及本族的将领杨翁子。杨翁子是蒙毅的亲信大将,嬴政东巡时杨翁子是领军之将,从这点可以看出来,杨家与蒙家关系很好。杨熊在出击匈奴的战役中起到的是偏师的作用,算是奇袭匈奴并取得战果,否则蒙恬的主力不会推进的这么快。第二,杨熊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否则赵高不会抽调他接替王离的驻地,进而又将他调回咸阳防卫,以此制衡李斯的儿子李由。第三,在章邯巨鹿失败,退守棘原与项羽相持之际,杨熊能够看出来黄河水道的运粮通道是章邯的命脉,继而主动沿黄河南岸行动,说明他对目前的局势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章邯让杨熊单独进兵,然而杨熊却无路可进。现在杨熊看出端倪想要进兵帮助章邯,不想却遇到了吕泽与刘邦,只能说杨熊的时运不好。
既然杨熊是被吕泽打败的,这里就不能不说一下吕泽。吕泽是刘邦夫人吕雉的大哥,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吕泽的定语是“发兵佐高祖定天下”,由此可见,吕泽在军事上始终是独当一面的。为什么吕泽会被忽略,一是因为他生活在刘邦与项羽的光环之下,二是因为吕泽死后的第十九年,西汉王朝那场政变把吕氏集团连根铲除了,吕泽受此牵连,其记录在档的功劳被人为地删除了,这就造成我们今天已经很难从史书中获取吕泽派系的具体规模、成员以及战功。白马一战以及后面的曲遇一战是难得的记载吕泽功绩的史料,这还不是主流的记载,是吕泽部将郭蒙自己的记载。
不管怎么说,吕泽在白马打败了杨熊,进而追击到曲遇。由白马到曲遇是很远的一段距离,中间要经过燕县、封丘、酸枣、阳武等地,如果杨熊只是战败,他不会撤退那么远,而是就近修正再战。现在他一口气跑出这么远,只能说明吕泽根本没给他喘息的机会,一直都在后面追击他。
吕泽之所以这么紧追不舍,其实是有他的考虑。他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击败杨熊或许能做到,但要是想歼灭杨熊所部恐怕就很难,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