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此,这个投降条件算不算数呢,这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如果是项羽写这封信,那就是代表诸侯联军,这就是许诺。如果这样做,无疑就等于把谈判的底牌亮给了对方,对方的要价只能是在此基础上更高的价码,万一将来要是兑现不了,后果更为严重。再退一步说,万一章邯真的一根筋,下定决心顽固到底,对条件不为所动,或不满意现在这个条件,表示不能接受,那项羽岂不大失颜面,白给章邯抬了轿子,而陷自己于被动吗;可如果是陈余的口气,因为陈余现在没有任何职务,所以这叫建议,听不听在您。这也就是项羽和陈平、范增等人商议,陈平说的利用陈余牵制张耳的办法。你张耳不是总觉得自己现在兵多吗,不是总想着搞点小动作,自己领兵进关中称王吗,我就特意找陈余来写这份信,只要打动章邯将其收降,项羽的实力就大增,你张耳还敢轻举妄动吗。与此同时,以陈余名义发这份信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为自己留有余地,避免将来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为什么选择陈余,是因为陈余的情况很特殊,巨鹿之战时他算是诸侯联军的总负责人,负责总体协调楚军与各诸侯联军的关系,因此在章邯眼里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可以博取章邯的信任。现在的身份呢,他是江湖中人,不代表联军意思,由他来试探章邯,向其提出条件,传达出的信息就模棱两可,答应不答应都无所谓,联军不必为此负什么责任,而且对陈余的名誉也毫无损失,对章邯特别是对项羽来说是不失体面的一件事。
称王称帝的诱惑着实让章邯怦然心动,可章邯也不是傻子,他接到书信后读了一遍就直接看出了问题的所在,那就是你陈余能代表项羽的意思吗?如果你不能,那陈余你就是在忽悠我,如果你能,是不是要通过某种途径,与项羽谈一谈呢。对于这件事,史记上的记载是“章邯看信后狐疑不定”,狐疑这个词让司马迁用的简直使人五体投地,钦佩不已,实在是太准确了,他形象而生动的表现出了章邯此时抵挡不住诱惑,而又半信半疑的心情。是不是真的,当然要试探一下,更主要的还是咸阳那头对自己真实的态度,恰好在此时,司马欣从咸阳回来了。
只是听完司马欣的讲述,章邯的心凉了半截,看来陈余信里的话是对的,赵高专权,司马欣见不到皇帝解释,那就表明朝廷已经完全不相信自己了。即便皇帝能够看到司马欣的留言,他现在自身难保,也很难帮到自己,或许那两位从咸阳来的使臣,就代表皇帝本人的意见。还是司马欣说的对,现在赵高用事於中,我身为外臣已经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今天即便我能战胜项羽,赵高也会妒忌我的功劳;我若战败,难免一死。
章邯见司马欣将书信看完并放在桌案之上,低声问道:“你看如何?”
司马欣想了一想,“陈余所言虽有威胁之意,但据我看来,将军处境大体与此相同,与其不容于朝廷,莫不如反戈一击,到时自立为王,也好过如白起、蒙恬下场。”
司马欣这番言论就是赞成章邯放弃抵抗了,章邯点点头,“董翳将军也有此意。只是此信毕竟名义上是陈余所写,我们还是要谨慎为上,我的意见不如暗地里派人与他们联系一下,看看他们到底什么意见。”
“联系陈余吗?”
章邯摇摇头,“陈余不过是小角色,要联系就直奔重点,我们直接联系项羽。”
♂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