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想不到申阳会大败,他觉得申阳丢了自己的脸,挫动自己全军的锐气,因此大骂申阳。
申阳也不辩解,只是默默地听着。张耳其他的门客诸如贯高等劝解张耳,说胜败兵家常事,何况申阳兵取河南地,又夺荥阳城,功劳其实已经很大了,不能因为小负一场就抹煞申阳的功劳。
张耳其实也不是完全针对申阳,他是觉得自己现在势力最大,其它各路诸侯的兵力在他眼里根本不值一提,因此他内心已经隐隐然把自己当做了新的联军主将,只是这种认可还需要一场胜利来加以印证,只要成功取下洛阳城,张耳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召集各路诸侯商议,罢黜项羽的职位,改由自己担任联军主将,然后带领大家兵进函谷关,一举杀进关中。那样一来,自己的人生目标就实现了,最终就可以撇开楚王熊心和赵王赵歇,独自在关中为王。
张耳满怀希望,不想申阳却给自己泼了一盆冷水。张黡、陈泽死后,申阳就是张耳手下最能打的一位将领了,张耳对其抱有很大的希望,而申阳之前的表现也没有辜负张耳的期望,他拿下河南地,夺取荥阳城,这些可是赵国鼎盛时都没有做到的成绩。这里面固然有一些原因,诸如秦军主力丧失,杨熊被杀后荥阳防御空虚等,但不管怎样,从最终的结果看,申阳还是为张耳立下了汗马功劳。张耳指望申阳为自己一战证明,哪知洛阳大败,这样一来,各路诸侯就很难认同张耳,更不要奢望什么联军主将了,你说张耳怎么能不郁闷,所以他才对申阳狠狠申斥了一回。
张耳骂够了,气也就消了。就像贯高劝解的那样,申阳毕竟还是有功的,若没有人家之前的功劳,自己也不可能进兵速度这么快。张耳挥手让申阳退下休息,他打算与贯高等商议一下,看如何解决掉洛阳城这个麻烦。
张耳气消了,申阳可不干了。好你个张耳,我不过就打了一次败仗,你至于这样吗,当着大帐内那么多的将领对我如此辱骂,全然不顾我为你取得的功劳,你把我申阳当什么了。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小信陵君,言行举止都要学习信陵君魏无忌,可你有信陵君的心胸吗。当年信陵君为了候嬴与朱亥降尊纡贵,不惜让满座宾客久等,自己却处魏国闹市之中苦候还是平民的候嬴与朱亥,始终不改尊敬之色,靠着这份情谊最终赢得二人的相助,才有了后面窃符救赵的壮举。信陵君救赵后被赵王留在邯郸居住,他访得有毛公、薛公二位贤者隐于邯郸,自己微服徒步来访,与二人结交,成就一段佳话。你看看人家信陵君,人家对待门客的态度是倾节下交,全力维护门客的声誉,这才是一个君上对待门客应有的态度。而这些门客呢也对得住信陵君,等到信陵君死的时候,甘愿以死追随的门客有几百人之多。
申阳越想越气,对比信陵君再看看你张耳,枉你和陈余二十多年的交情,说什么刎颈之交,为了大权独揽控制朝政,你在陈余领兵在外的时候怂恿赵王分封,把人家陈余排除在外。等到巨鹿被围的时候,几次三番又请求人家出兵救你。巨鹿之战获胜,陈余功不可没,可你非借口张黡、陈泽是被陈余所杀,以至于夺了人家兵权,将人家赶到南皮去了,还不是担心陈余因功会削弱你自己的权利吗。诸侯推举项羽为联军主将,你不配合项羽攻打章邯,暗地里搞小动作,先是要偷渡黄河,后来私自进兵取河南地,哪一件事做的都是偷偷摸摸,毫不光彩,哪有半分信陵君的影子,就是欺世盗名之辈。
申阳在自己军帐中愤恨难平,一方面为自己遭到的不公平待遇而郁闷,另一方面他也自认看清了张耳的为人,觉得跟随他最终得不到什么好处,于是就萌生了弃张耳而去的想法。
申阳把自己的一些心腹找来商议,这些人也觉得张耳当众辱骂申阳确实过分,让人难以接受,因此都赞同申阳的想法。申阳问他们,现在张耳势力很大,我就算弃他而去可应该投谁呢,总得找一个坚强的靠山,至少让张耳不敢轻举妄动,否则以张耳的个性,我恐怕有性命之忧。
众人想了一想,其中一人建议,说当今之世还可以让张耳畏惧者恐怕也只有两个人了,一个是联军主将项羽,一个是正在西征的刘邦。
申阳想了一想,说刘邦这个人我知道,他昔日也曾经是张耳的门客,我听说两个人因为年纪相仿,彼此之间的关系还很好,我去投奔刘邦不合适。既然刘邦不行,那就只好项羽了,他虽然现在兵少,但是帐下猛将如云,巨鹿一战之所以取胜,还不是依靠项羽三天血战九次,楚军不退半步的神勇取得的。能将章邯击败的人全天下恐怕也没有几个了。
计议已定,申阳当即收拾,当天夜里带着他的亲信之人离开大营,打马向巨鹿而来。
项羽这些时日除了密切关注联军的动向之外,就是再次对二十万秦军进行整编。二十万人不是小数目,要想成功的将他们改头换面,一是需要耗费些时日,二是军资消耗巨大。幸好有郭开留下的这万斤黄金和五十万斤生铁,加上秦军除了棘原的粮食被搬走之外,其余的军需辎重还都不缺,稍加改动,这二十万秦军就脱胎换骨,变成了另外一支军队。
项羽眼看着军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