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溯源
周武王的弟弟毕公被封于毕国,毕公的后人毕万在晋国担任司徒,受封于魏,其后人和赵、韩一起瓜分了晋国,秦国灭魏后,信陵君魏无忌的子孙逃到了山中,汉初,魏无忌的孙子魏卑子奉诏出山,在东海郡兰陵县做官,由于其是王族的后代,因此其族人氏王,汉宣帝的第三任皇后王氏就来自这一支。
家世渊源
王氏的祖上魏无忌是个风云人物,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哥哥魏安王继承了王位,而他被封在信陵,信陵君广招天下贤士,有“战国四公子”之一的美誉,刘邦年少时仰慕信陵君的美名,曾专门前往魏国,希望成为其门客,邯郸之围时,信陵君窃符救赵,不仅仅拯救了赵国,也为东方诸国提供了复兴的机会,此后信陵君在赵国担任丞相,直到秦国攻打魏国,他被哥哥请了回去,他再次打败了秦国,其威望在秦始皇继承王位前达到了顶峰。
王家在汉高祖平定异姓王叛乱的战争中立下了战功,被封为关内侯,可以世袭,全家从楚国迁到了长陵,所以王氏的童年是在长安附近度过的,其父王奉光享受着世袭的俸禄,平日主要时间用在了斗鸡上,从而认识了同样喜欢斗鸡的皇族刘询,也就是未来的汉宣帝。
立后之前
从刘邦开始,西汉就有将权贵阶层迁到帝王的陵墓附近居住的传统,王氏自幼生长的长陵城可谓高门云集,她的生活环境是很优越的,王氏的相貌不太出众,但毕竟是富家千金,登门求婚的人是络绎不绝,但是每次订了亲,对方就会突然去世,于是没有人再敢娶她了。
其后,刘询的个人生活很是坎坷,先是娶妻许平君,不久又被拥立为皇帝,许皇后被霍光夫人毒杀后,宣帝被迫娶了霍光的女儿为皇后,霍光去世后,宣帝在政治和个人生活上都得到了解放,一批女子被选入后宫,其中包括权臣张安世家的女儿、曾祖母卫子夫远支族人的女儿、以及秦朝后裔咸阳华氏的女儿,这时宣帝想起了低微时的好友王奉光,于是宣召其面圣,宣帝对老朋友很是关心,当得知王奉光的女儿还未出嫁,立即将其纳入后宫中,封为婕妤。
武帝对汉初的后宫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制婕妤、濩娥、傛华、充依,各有爵位,婕妤视上卿,比列侯,也就是说,王婕妤的地位高于其父的关内侯。
王婕妤入宫后并未获得宣帝的宠爱,也就不可能生育,宣帝娶她是出于对其父的友情,对这一点,王氏很清楚,也很坦然,对于自己能够成为身份尊贵的婕妤也很知足,她在后宫给人的感觉很是善良平和,在宫中的人缘很不错。
宣帝诛灭霍家势力后,废掉了意图毒杀太子的皇后,后位出缺,当时立后呼声最高的是权臣张安世家的女儿、生有皇子的张婕妤,但是宣帝心中却不愿意,在宣帝心中谁也无法取代结发之妻许平君的位置,更何况如果立生有皇子的女子为皇后,那势必将影响到许平君所生的太子的地位,于是宣帝经过慎重考虑,选中王氏为皇后,王氏最开始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一定以为自己在做梦,对于一个无子无宠的女子来说,皇后的位置是遥不可及的,宣帝选王氏可谓用心良苦,因为在当时的后宫中,张婕妤、华婕妤和卫婕妤都有生育,宣帝觉得只有没有生育的王婕妤才能一心一意地抚育太子,而且王氏在宫中有善良谨慎的名声。
母仪天下
元康二年,王氏被立为皇后,她以正妻的身份陪伴宣帝十五年,远远超过了许平君的四年,然而十五年的陪伴还是没能敌过四年的两情相悦,宣帝直到离开人世都只把她当成许平君儿子的养母,对她从未动过心,这对许平君来说是无比的幸运,但对王氏来说却是万般的不幸。
面对尴尬的处境,王氏处之淡然,她坦然接受自己只是太子的养母,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尽心抚育着许平君留下的孩子,孝侍长乐宫中的上官太皇太后,并用宽厚的姿态管理着后宫,宣帝尽管对王氏不宠爱,但却很尊重,由于宣帝朝是西汉最富裕的时期,所以身为皇后的王氏在物质上一定是很优越的,她的父亲也被封为邛成侯。
汉宣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孝宣之治”,宣帝不赞成独尊儒术,认为应当“霸王道而杂之”,治国讲求实效,并联合乌孙打击匈奴。
宣帝去世后,王氏被养子元帝尊为皇太后,迁居长乐宫,由于元帝当太子的时候没有立太子妃,所以新皇后的人选就不只一个,又由于元帝的两个妃子分别是上官太皇太后和王太后所选,元帝不知如何是好,上官太皇太后继续保持着超然物外的态度,对新皇后的人选不予表态,而王太后却明确表示当立生有皇子的王氏,于是元帝尽管喜欢的是傅氏,但还是立王氏为皇后,上官太皇太后去世后,王太后成了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她在长乐宫中含饴养孙,她的哥哥王舜在宣帝朝担任侍中、中郎将,元帝即位后,封为安平侯,王舜之子王章封为左将军,王太后弟弟之子王咸封为右将军,负责京师的守卫。
元帝去世后,成帝尊王氏为太皇太后,封太皇太后的弟弟王骏为关内侯,王太皇太后尽管身居高位,但却效仿前代贤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