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溯源
中山郭氏是古郭国的后裔,源于任姓,黄帝子部落首领禺虢为任姓,禺虢生禺京,其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公元前670年古郭国被齐灭掉,古郭国王族的后裔就以郭为氏。
家族渊源
郭圣通出身于中山郡的名门望族,其父郭昌将百万家产让给了异母弟弟,举国都在称赞郭昌的仁义,郭昌被推举为郡功曹,真定国和中山郡相邻,真定王刘杨将妹妹嫁给了郭昌,真定王的妹妹虽是王家女,但简朴好礼,有母仪之德。
真定王刘杨是汉景帝的七世孙,汉景帝封小儿子刘舜(王娡妹妹王皃姁所生)为常山王,刘舜的嫡长子刘勃因事被削爵,汉武帝念及兄弟之情,封刘舜三子刘平为真定王,以延续刘舜的香火。
立后之前
郭圣通大约出生于公元8年,也就是王莽建立新朝的那一年,在这一年,舅舅刘杨的王爵被废。
在弟弟郭况出生不久,郭圣通的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们姐弟回到了娘家,在舅舅的影响下,郭圣通自幼就对新朝政权有着很深的敌意。
王莽上台后,决心推动社会大改革,中心思想是要将私田变为公田,这对于拥有大量土地的刘杨家和郭家来说绝对不是好事,于是郭圣通的双亲家族都强烈反对新政权。
公元17年,南方爆发大饥荒,新市爆发了绿林起义,官军无法剿灭,四年后西汉宗室刘秀兄弟加入了起义大军。
说起刘秀的家族,得从汉景帝的一次偶然临幸讲起,汉景帝的宠妃程姬遇月事不想前去侍寝,于是就将自己的侍女唐儿打扮成自己的模样,汉景帝酒醉中没有看清楚,于是临幸了唐儿,唐儿怀孕,汉景帝才知道自己临幸错了人,于是就给唐儿生的儿子取名发(差错),汉景帝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次差错让大汉王朝多延续了近两百年。
刘发五世孙刘钦官至济阳县令,娶大庄园主樊重的女儿为妻,生三子三女,刘钦去世后,刘钦的弟弟刘良收养了刘秀一家。
刘秀从小就是个乖孩子,长大后又勤于劳动,努力积攒家产,他的性格相当温和柔顺,甚至有些女孩子气,如果不是哥哥的鼓动,他估计是不愿意造反的,他曾在新莽时期到长安求学,最高志向是能当上执金吾(首都市长)。
绿林军起义后,刘秀兄弟马上响应,意欲恢复汉朝江山。
公元23年,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更始帝刘玄也是长沙王刘发的后人,是刘秀的族兄,刘玄封刘縯为大司徒,封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王莽大怒,集结新朝所有精锐部队向新政权扑来,号称百万大军,部队首先攻打刘秀驻守的昆阳,昆阳守军当时只有九千人,一向以仁弱示人的刘秀,在危急关头临危不乱,出面说服了准备四散而逃的众将士,并出城到邻县请求援军,昆阳将士按照刘秀的嘱咐固守城池,刘秀带领一万八千援军赶到,刘秀身先士卒,给新朝军队猛烈打击,加上新朝将领们全都轻敌,战术指导频频出错,刘秀在昆阳歼灭新朝主力,新朝自此迅速分裂。
刘玄非常忌惮军功卓著的刘秀哥哥刘縯,昆阳之战没多久,就设计杀掉了刘縯,刘秀不动声色,对哥哥的死不敢表达出任何的悲伤。
更始帝派刘秀出征河北,刘秀到了河北,王朗在邯郸称帝,一时间,刘秀处境艰难,为了拉拢河北的豪强势力,刘秀决定和刘杨家族联姻,刘杨于是让外甥女郭圣通嫁给了刘秀,刘秀娶郭圣通后,对其大加宠爱,郭圣通为刘秀生下了长子刘疆。
刘秀娶郭圣通后,事业上扶摇直上,和郭圣通关系紧密的郭氏家族、刘杨家族、耿氏家族纷纷加入了刘秀的队伍,刘秀在河北奠定了帝业的根基。
母仪天下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称帝,封郭圣通为贵人,贵人金印紫绶,地位仅次于皇后,圣通的弟弟郭况虽年仅十六岁,却谨慎持重,被封为黄门侍郎(皇帝近侍之臣,可出入禁中,传达诏令),由于郭圣通在刘秀创立帝业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生有长子,于是刘秀在次年立郭圣通为皇后,刘疆为皇太子,郭圣通的弟弟郭况为绵蛮侯,郭况虽贵为皇后的弟弟,但谦恭下士,很有声望,建武十四年,迁城门校尉(城门校尉、执金吾与北军中候互相牵制,互不统属,共同组成了东汉中央宿卫系统中的城卫军),郭圣通的表兄刘得为真定王,另一刘姓表兄为临邑侯,表兄耿纯为东郡太守,封颖阳侯。
当时天下尚未平定,刘秀到处东征西讨,郭圣通为刘秀生了五子一女。
次子刘辅建武十七年封中山王,二十年封沛王,刘辅矜严有法度,喜好经书,善于讲《京氏易》、《孝经》、《论语》,写有《五经论》,当时称为《沛王通论》,在封地谨慎有节,终始如一,称为贤王。
三子刘康封济南王,四子刘延封淮阳王,五子刘焉封中山王,女儿刘红夫封馆陶公主,嫁韩光。
但随着刘秀逐步统一了天下,帝业获得了巩固,夫妻感情却逐渐不如从前了,刘秀认为郭圣通无母仪之德,无法包容其他嫔妃所生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