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个官位叫庾廪,掌管粮库,有个大夫因为在庾廪的位置上干得出色,被周王赐氏庾,他的后代就形成了庾氏家族。
颍川庾氏是东晋四大家族之一,而推动家族迅速崛起的人物首推本文主人公庾文君。
庾文君生于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庾家本来并不显赫,其父庾琛在八王之乱时从军,因军功封豫章太守,加建威将军,从而成功跻身官宦之家,所以文君的童年是在豫章度过的。
文君长兄庾亮姿容俊美,言谈出众,十几岁成名,是当时著名的玄学专家,还精通老庄,拒绝了东海王司马越的征辟,公元307年(永嘉元年),庾琛被征为丞相军谘祭酒,并卒于任上,庾亮接受琅琊王司马睿的征辟,为西曹掾,举家南渡到建邺。
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琅邪武王司马伷之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
嘉平元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控制了曹魏政权,司马懿派诸子出镇重要军事据点,五子司马伷以宁朔将军的身份坐镇邺城,邺城是当时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西晋建立后,司马伷历任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镇东大将军、都督徐州诸军事,初封东莞郡王,改琅邪王。在平吴之战中,司马伷立下大功,拜侍中、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督青州诸军事。
司马睿于太熙元年袭琅邪王,其母是夏侯渊的曾孙女。
东海王司马越举荐司马睿为平东将军,都督徐州诸军事,守下邳,司马睿以王导为司马。
永兴元年,司马睿封左将军,协同司马越,参加了讨伐司马颖的战争,司马越兵败,逃回东海国,司马睿被司马颖劫持到邺城,不久司马睿的叔父东安王司马繇被司马颖杀害。司马睿怕受牵连,逃出邺城,司马睿到洛阳接出家眷,逃往琅琊国。
司马睿在袭封琅琊王的当年迎娶南阳王文学虞豫之女虞孟母,虞孟母出身不算特别高贵,所以其自身条件应该非常好,婚后夫妻感情和美,但却一直没有孩子,司马睿只好宠幸了虞孟母的陪嫁丫鬟荀氏,荀氏是鲜卑人,为琅琊王生下了两个儿子司马绍和司马裒,两子生下后,荀氏被指配给马氏,虞孟母收养了两个孩子,虞孟母去世较早,司马睿称帝后,追封虞孟母为元敬皇后,晋明帝即位后,追封嫡母虞孟母父亲虞豫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山县侯,虞孟母的弟弟虞胤袭爵,封右卫将军。
永嘉元年,司马睿在王导的劝说下,渡江至建邺,永嘉南渡后,王导在朝中总管百官,王导的从兄王敦则在上游把守,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庾亮和琅琊王一见如故,琅琊王听说庾亮还有个和他一样优秀的妹妹,当即为世子司马绍聘娶,当时文君刚满十二岁,司马绍才九岁。
司马绍是琅琊王长子,文君十二岁来到王府,刚入府就遇到琅琊王太妃夏侯光姬去世,她和司马绍一起恪尽孝道,居丧期间哀痛异于常人,并跟着琅琊王夫妇一起将太妃送回琅琊国安葬。
此后她孝侍公公婆婆,照顾小丈夫,由于表现出色,受到了大家的赞誉,司马绍仪表堂堂,能文能武,文君嫁得佳婿,也是心满意足。
与此同时,其兄庾亮因为参与讨伐华轶有功,封都亭侯。
永嘉六年(312年),王妃虞孟母去世,琅琊王和世子都很悲痛,文君尽己所能地劝慰公公和丈夫,由于此后琅琊王不再续弦,文君于是承担起管理琅琊王府的责任。
建武元年(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即晋王位,司马绍为晋王世子,文君成为晋王世子妃,庾亮迁丞相参军,次年,司马睿称帝,建立东晋,长子司马绍为皇太子,文君被册为太子妃,庾亮再迁丞相军事,后来调动到妹夫麾下,拜中书郎,侍讲东宫,因为工作出色,又是司马绍的至交和大舅子,迁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又受王敦举荐为中领军。
晋元帝司马睿原本在南方世家大族中的威望不够,但是因为王导的辅佐,而逐渐站稳了脚跟,晋元帝想牵制王氏家族的势力,引起了王氏家族的不满。太兴四年(321年),二十六岁的庾文君终于为皇太子司马绍生下了长子司马衍,次年,文君又生下次子司马岳,晋元帝司马睿大喜过望,然而还没等他从喜悦中回过神来,王敦引兵攻陷建邺,自封丞相,晋元帝被架空。
永昌元年(323年),晋元帝司马睿忧郁而死,摆在庾文君夫妇面前的局面非常严峻,王敦此前就计划废掉智勇双全的皇太子司马绍,只是碍于群臣反对才作罢,晋明帝册立文君为皇后,皇后兄庾亮为中书监,成为新帝身边最信赖的人。
就在东晋政权濒临绝境的时候,驻军姑孰的王敦病重,建康城内的政治气氛瞬间风云变幻,世家大族们纷纷倒戈,原本支持王敦的权贵们又把宝押在晋明帝身上,于是明帝亲征,讨伐王敦,庾亮为左卫将军,都督东征诸军事,王敦惊惧而死,庾亮加封永昌县开国公,庾亮坚决推辞,迁护军将军。
就在王敦被灭,东晋政权刚刚度过危机的时候,晋明帝却不幸染疾,身体状况没有得到改善,于太宁三年(3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