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氏源于姜姓,出自春秋齐桓公,属于以谥号为氏,春秋时,齐襄公执政时朝政混乱,襄公有三个弟弟:公子纠、公子小白和公子彭生,三位公子为了躲避纷争外逃,公子小白在老师鲍叔牙的帮助下逃到莒国。周庄王十一年,齐襄公堂弟公孙无知弑杀齐襄公,公孙无知自立为君,第二年,雍廪乘鲁庄公派军伐齐国之机刺杀公孙无知。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赶回齐国争夺君位。鲁庄公发兵护送公子纠,并派管仲带兵堵截住了从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向公子小白,结果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公子小白假装中箭倒地而死,鲁庄公于是让公子纠的车队慢了下来,而公子小白早已赶回齐国,被大家拥立为君。公子小白就是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按《谥法》规定:“辟土服远,克敬勤民,皆曰桓。”姜小白因此得到了周王赐予的谥号“桓”。在齐桓公的后裔子孙中,有一部分人以先祖谥号为氏,称桓氏。
桓公后代桓荣是迁居龙亢的桓氏第六代,在这里形成了东晋四大家族之一的谯国桓氏,桓荣少年时曾在长安学习《尚书》,后老师朱普去世,桓荣到九江郡奔丧,于是留下来教书,学生达几百人。建武十九年,桓荣被大司徒府征辟,当时汉明帝刚被立为太子,光武帝提升桓荣的学生何汤任虎贲中郎将,教太子《尚书》。刘秀得知桓荣是何汤的老师,授桓荣议郎,让他教太子《尚书》,由于桓荣教学出色,不断得到升迁,先拜博士,建武二十八年,任少傅,建武三十年,任太常,中元二年,汉明帝即位,授老师桓荣二子为郎官,永平二年,桓荣封五更,晋关内侯。
桓荣之子桓郁继承父业,教授《尚书》,明帝时,任侍中,永平十五年,教授皇太子,迁越骑校尉,章帝建初二年,迁屯骑都尉,和帝即位,迁长乐少府,教授皇帝,转侍中奉车都尉,拜太常。
桓郁之子桓焉继承父业,初为郎,迁侍中、步兵校尉,顺帝为皇太子时,任太子少傅、太傅,拜光禄大夫,转太常,顺帝即位,拜太傅,录尚书事,封阳平侯,降光禄大夫,迁大鸿胪,永和五年,任太尉。
谯国桓氏和司马氏可谓世仇,桓范因支持曹爽而被灭三族,远房族人也受到牵连,谯国桓氏在西晋很不得志,直到桓温之父南渡,归附东晋,这个家族才迎来了转机。
桓温之父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韩晃杀害,泾县县令江播也参与其中,桓温年仅十五岁,发誓要为父报仇,咸和六年,江播去世,桓温假装吊丧,手刃江播之子江彪,此事受到当时人的赞誉,晋明帝司马绍觉得桓温有胆有识、相貌伟岸,又是世代官宦之家出身,将嫡长女南康长公主嫁给他,桓温变得显贵起来,任琅琊内史,加辅国将军,建元元年,迁前锋小督,守临淮,同年迁徐州刺史,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永和元年,升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并领护南蛮校尉,永和三年,桓温一举灭掉了成汉,封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
桓温领八州地,在领地内拥有很大的权力,处于半独立状态,永和十二年,桓温率军收复洛阳,封南郡公,兴宁元年,加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和三年,加殊礼,位在诸侯王之上。
太和六年,桓温入朝,逼褚太后废司马奕为东海王,拥立司马昱为帝。
桓温去世后,桓玄继承了父亲的南郡公,十几岁时娶豫州刺史刘乔的曾孙女为妻,刘氏是汉朝皇族,刘乔之子刘挺官至颍川太守,刘挺之子刘耽任度支尚书,加散骑常侍,在朝中有美誉。
桓玄在朝廷平定孙恩叛乱时,立下战功,一跃成为当时最有军事实力的人物,起兵诛灭执政的司马道子父子,控制了东晋,之后桓玄逼晋安帝禅让,桓玄登基,册立刘氏为皇后,刘皇后有过人的识人之见,曾力劝桓玄杀掉刘裕。
后来,桓玄败于刘裕之手,刘皇后也被废黜。
。VIP。♂狂♂人♂小♂说♂网*♂www.du♂shu.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