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宪嫄出身琅琊王氏,王导六世孙,高祖父原本为王导次子王恬,但由于王导长子中书侍郎王悦无子,过继王恬长子王琨为子,于是王悦成为王宪嫄的高祖父,这样王宪嫄就出自琅琊王氏长房,祖父王嘏袭封始兴郡公,尚晋简文帝女鄱阳公主,父亲王偃为右光禄大夫,尚晋孝武帝女鄱阳公主,入宋后又尚宋武帝女吴兴公主,王宪嫄为吴兴公主所生,也就是说,王宪嫄为宋武帝刘裕的外孙女,王宪嫄哥哥王藻为东阳太守,尚宋文帝女临川公主刘英媛。
王宪嫄生于元嘉五年,尽管出身富贵,但童年并不幸福,其母性格泼辣,对其父经常家暴,而哥哥王藻更惨,尚临川公主,夫妻不睦,又受到妻子的多方管束,不得纳妾。
元嘉十五年,宋文帝刘义隆为了亲上加亲,让三子刘骏娶外甥女王宪嫄,婚后夫妻感情融洽,王宪嫄先后为刘骏生下多位子女。
刘骏为宋文帝路淑媛所生,因为母亲无宠,起初不受文帝宠爱,王宪嫄力劝丈夫发奋图强,逐渐成为诸皇子中的杰出者,获得了父亲的信赖。
元嘉十六年,刘骏在母亲和妻子的鼓励下自请外任,在琅琊王氏的力荐下,文帝赐湘州刺史,都督湘州军事,封征虏将军,负责石头城的防务,王宪嫄和丈夫迁居临湘(今长沙)。
元嘉十七年,刘骏任南豫州刺史,使持节(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都督五州军事,继续负责石头城的防务,南豫州位于首都建康的上游,为兵家必争之地,王宪嫄和丈夫迁居历阳(今安徽和县)。
元嘉二十年,十六岁的王宪嫄为刘骏生下长女刘楚玉。
元嘉二十一年,刘骏升任抚军将军,都督六州军事,封武陵王,王宪嫄成为武陵王妃。
元嘉二十二年,雍州境内的蛮族纷纷造反,文帝经过慎重选择,决定调刘骏为雍州刺史,出镇襄阳,刘骏由此成为百年来第一位出镇襄阳的皇室成员,这一方面说明襄阳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文帝对刘骏的看重,王宪嫄和丈夫、女儿迁居当时处于动乱中的襄阳,刘骏作为平定叛军的总指挥,有权组建起一支自己的亲军,这支军队以从北方来的义兵和流民为主体,随着叛乱逐渐被平定,这支完全听命于刘骏的部队在真刀真枪的战争中变得能征善战。
元嘉二十五年,刘骏成功完成了父亲交予的任务,平定了雍州的叛乱,文帝调刘骏为徐州刺史,兼兖州刺史,封安北将军,镇守彭城,文帝再次将军事重镇交给了儿子。
元嘉二十六年,二十二岁的王宪嫄为
刘骏生下长子刘子业,刘骏大喜过望。
元嘉二十七年,北魏大军南下侵宋,包围彭城,刘宋军队顽强抵抗,成功守住了彭城,在极度艰苦的环境中,王宪嫄为刘骏生下次子刘子尚,文帝命刘骏带领军队援助他城,王宪嫄眼巴巴地送走丈夫,刘骏后来因为力量不济被北魏军队围攻,好不容易才杀出重围,由于当时刘宋大部分军队都毫无斗志,盛怒的文帝降刘骏为镇军将军,北魏军队撤回时,刘骏力劝当时进驻彭城的刘宋三军统帅刘义恭袭击北魏,但刘义恭不从,文帝因为北魏未遇任何抵抗就撤离宋境之事大发雷霆,刘骏再降为北中郎将,王宪嫄尽力安慰被训斥的丈夫,夫妻感情在患难中更加深厚。
元嘉二十八年,文帝怒气已消,在琅琊王氏的劝说下,也意识到刘骏并无大错,迁刘骏为南兖州刺史,镇守山阳(今山东巨野),身怀六甲的王宪嫄和丈夫迁居和北魏的交汇地带,为刘宋守卫边境,不久王宪嫄就生下女儿刘楚佩。
同时,江州爆发叛乱,文帝再次起用刘骏,迁刘骏为江州刺史,为平乱总指挥,很快就将叛乱平定了下去,王宪嫄尽管出身贵族,又是公主之女,但在不断迁徙的日子里毫无娇娇之气,还接二连三地生下子女,显示出王导后代的与众不同,至此,刘骏成为文帝最为倚重的皇子,成为皇位的有力争夺者。
王宪嫄和琅琊王氏作为刘骏最有力的后盾,积极为其出谋划策,琅琊王氏从东晋王导开始,枝繁叶茂,占据了王朝很大一部分显要职务,甚至将其眼线延伸到皇太子宫中。
面对三弟的竞争,一向养尊处优的皇太子刘劭不思奋发图强,而是联合二弟始兴王刘濬行巫蛊之事,企图诅咒父亲,此事被同母姐姐东阳公主得知,东阳公主的丈夫王僧绰是王导曾孙,当时是侍中,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文帝,文帝气愤之下想要废黜皇太子和始兴王,但又于心不忍,就在始兴王之母潘淑妃面前故意透露消息,潘淑妃救子心切,叫来始兴王加以劝说,结果反而让皇太子和始兴王更加恐惧,在东宫秘密宴请诸将,准备发动政变,此事又被王僧绰得知,王僧绰连忙告诉文帝,文帝询问大臣们储君人选,大臣们纷纷推荐自己的女婿,文帝不得不改日再议,但文帝要更换太子事已经是传得满朝风雨,文帝和皇太子之间的矛盾就这么被激化得无可救药。
元嘉三十年,文帝任刘骏为征南将军,统率军队前往五洲平定叛乱,皇太子刘劭先下手为强,和二弟始兴王一起发动宫廷政变,杀宋文帝,刘劭即位,杀王僧绰,王僧绰之子王俭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