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村的孩子分文不收,外村来的孩子少量收取一点费用,用来买些纸和笔,然后发给贫困家庭的孩子,让他们也能读书写字。
另外一间房,开了一家药铺,免费为乡亲们治病疗疾。这样一来,她深受百姓的爱戴,都称香玲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时日匆匆,一晃二年过去。
一天早晨,香玲起了床,洗漱完毕,来到饭厅里和大家一起吃早饭,饭一入口,就感到特别的恶心,忍不住地跑到外面连续地吐了几口。
小翠和豆花把香玲搀扶到寝房,以为是吃啥没吃对劲,因此也没往别处想。
杨老太太是过来的人,见香玲呕吐连连,心里一阵欢喜。暗道:“这那是什么病啊,我可能要抱孙子喽!”
第二天暗地里派人请来一个郎中,非要给香玲把把脉。父母求子心切,香玲当然懂得,当下伸出右臂。
郎中一搭脉,就瞧出了喜脉。兴奋地叫道:“喜脉,喜脉,恭喜少夫人,你有喜了。”
杨老太太一听儿媳妇怀孕了,高兴得不得了,当下掏出一锭银子,给郎中打赏自然不在话下。
从这日起,杨老太太说啥也不让香玲到药铺去了。香玲不但通情达理,而且十分孝顺。父母之命哪敢不从。当即就药铺之事就交由丫鬟小翠打理。
杨宗一听自己快要当爸爸了,当然乐得合不拢嘴,画起画来更是起劲。这一天,突然接到一个邀请。
宜县城城东,有一个村庄,叫李家屯,屯里有一个大财主,叫赵振元。这赵财主是当地有名的富户,今年正好六十六岁。
在当地有这样一个说法:六十六,不死也得掉块肉。意思是六十六岁是一个多灾多难之年。因此孝心的儿女们要给父亲办一个像样的寿礼。
寿宴定在九月初八,老爷子生日那天。儿女们有的在外地,各个都很富裕,回家一看,见墙上寿字、寿画不大讲究,想要换一幅好的,就到城里去买。
可画店走了个遍,也没见到一副随心的,画店老板见买家不息重金要买好画,就把杨宗介绍给他,并把杨宗的家庭住址写在一张纸条上。
赵家儿女当即骑上了快马,来到了杨家,当下说明来意,不惜重金,请杨宗在家父寿宴那天亲手给老爷子做一副寿画。
杨宗见赵家儿女来意诚恳,孝心可嘉,当即就同意了。
九月初八这天一早,天刚蒙蒙亮,赵家派来了马车就到了杨家的家门口。杨宗早就把画具、纸张等准备好了,为了不耽误寿宴开席的时间,匆匆地上了马车。
寿辰这天,赵家人可说是高朋满座,邻里乡亲无不到场。仪式上杨宗奋笔疾书,为赵老寿星画了三幅画。
有《三星祝寿》《仙童献桃》《禄星赐福》,这三幅画可说是栩栩如生,摆在赵老爷子面前,那仙童好像抱着仙桃、寿字往他怀里送一般。
老人家精神抖擞,乐得合不拢嘴,瞬间好像多活了一百岁。
赵家儿女见老爷子乐成这样,一高兴,拿出一个二十两银子的大红包。杨宗接过红包,连饭都没有吃,就去了县城。
李家庄距离县城十多里地,杨宗大步曳开,很快就到了县城。
杨宗直接去了文书画苑,一则买一些绘画用品。二则也要感激一下画苑老板。毕竟是人家给自己介绍的买卖,而且还挣了不少银子。
此时上午已过,老板见杨宗到来,便问道:“我昨天给你介绍一张买卖,并把你的地址给了他,他们找过你没有?”
杨宗乐呵的回道:“我刚从李家屯回来,画三幅画,还挣了二十两银子。”
老板姓王,叫王德利。两个人常有买卖上的往来,因此十分熟稔。便对杨宗道:“今天挣了这些银子,就请我吃一顿吧?”
杨宗道:“行啊!正好我早晨、中午都没吃饭呢,那就赶快走吧。”
杨德利唤来伙计看店,他和杨宗来到附近的一家小酒馆,叫了四样小菜,店小二为他们烫了两壶酒,就喝了起来。
人逢喜事精神爽,今天挣了这么多的银子,心里自然高兴,两个人你一杯他一杯地干了起来,这一喝,两个人都喝多了。
王德利见杨宗喝了不少的酒,走起路来踉踉跄跄的,还要走二十多里的山路,哪能走的了?
于是喊来伙计,把杨宗搀扶到画店的后院,往炕上一倒,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已经是一更天了。
杨宗从炕上爬了起来,生怕家人惦记,拎起货物就往外走。刚到前院,被王德利拦了下来,对他说道:“都这么晚了,还回什么家?明天早晨再走吧。”
杨宗道:“不行,不行,我要不回去,家里人该惦记了。明天还是刘家台大集,有一个小贩从我这定了不少的画,我必须给人家送去。”
王德利见说啥也留不住他,再加挽留只会拖延时间,只得任由他去了。
杨宗出了西城门,大步曳开,向西走了六里地,在不知不觉间,到了大坎子。这里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路,绕山而行,至少也有十